黃蘇 (1908-1935),又叫黃蘇,廣東佛山人。中國工農紅軍高階指揮員。1935年1月復任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李聚奎率部參加強渡烏江、攻佔遵義、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和策應第二師四團奪佔瀘定橋等戰役戰鬥,為中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11月11日率領第二師四團主攻陝西鄜縣直羅鎮,在戰鬥中犧牲,年僅27歲。
黃光銳(1898-1986),祖籍廣東臺山白沙鎮龔邊田心村,中國航空工業的開拓者和航空教育事業的建立者。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光銳調任中央航空委員會副主任。1939年任空軍總指揮部軍政廳廳長。他所培育和指揮的原廣東空軍飛行員,大多數在抗日戰爭中勇敢戰鬥,做出重大貢獻,有40人共擊落日機70多架,有70多人為國犧牲。
黃秉維(1913.02.01--2000.12.08),廣東惠陽人。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當代地理學研究的主要組織者和帶頭人。獲得1996年國際地理聯合會特別榮譽獎、1997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進步獎。
黃天鵬,原名鵬,字天鵬,別號天廬,以字、號行世。於1905年3月生於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南街道馬柵村。創辦我國第一個新聞學刊,是我國現代新聞學的拓荒人。
黃魂(1903~1944年)原名符權重。海南瓊山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定安縣委書記、瓊東縣委書記、瓊澄縣工委書記、瓊崖特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曾主辦《特委月刊》《紅旗報》《抗日新聞》等報刊。1944年5月在昌感縣遭日軍襲擊,壯烈犧牲。
黃之萌(1888-1912),廣東開平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成員。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會暗殺部。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啟用袁世凱,企圖撲滅這場革命。袁世凱出山後,在清政府和革命黨之間大玩兩面手法。黃之萌與張先培、楊禹昌等赴北京,用炸彈暗殺袁世凱,事敗被捕。不久,慘遭殺害。
黃鎮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號劍靈,陸軍一級上將,廣東梅縣人。他是我國消極防空和積極防空的創始者,在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引導了中國防空的主體意識。由於他對抗戰的貢獻,國民政府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美國聯邦政府授予他自由勳章。
黃翠芬(1921年3月6日-2011年8月9日),廣東省台山市人,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一級研究員、全軍分子遺傳重點實驗室原主任,中國基因工程的創始人之一。
黃鶴鳴,廣東南海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8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27日參加由黃興等人領導發起的廣州起義,不幸中彈犧牲,遺體安葬於黃花崗烈士陵園,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黃耀祥(1916.08.17-2004.02.22),廣東省開平人,水稻遺傳育種及其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耀祥總結提出作物生態育種決策,開創水稻矮化育種,促進中國秈稻矮稈化,居國際領先地位,被譽為"中國半矮稈水稻之父"。
黃紀福(1902-1937),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1937年黃紀福率部在劉行、廣福等地奮勇抗擊日軍,予敵重創。12月,任四七七旅副旅長,參加南京保衛戰,在湯山拒敵。湯山失守後經麒麟門退大水關集結待命。10日隨一五九師調駐明故宮,策應增援光華門的一五六師。12日,南京失守,隨六十六軍經太平門突圍,沿途戰鬥中壯烈犧牲。後追贈少將。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