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79年底向越南提供40架蘇-22M3戰鬥機、6架蘇-22U教練機,這批飛機換下了越南空軍使用的A-37B攻擊機:蘇-22M3可以發射Kh-23無線電制導空地導彈、Kh-28反輻射導彈等精確制導武器;1988年初,蘇聯又提供了32架蘇-22M4攻擊機:配置新型光電裝置。越軍的923/937團主要負責金蘭灣的防務,所以,蘇聯沒有提供Kh-25鐳射和電視制導導彈;
Kh-23(AS-7“克里牛”導彈)無線電制導導彈:射程20千米,採用人工無線電指令制導,該導彈命中精度較低——這種導彈實際上很難打擊水面艦艇,但其對我軍的艦艇編隊威脅仍然不能忽視;
蘇-22M-3/ M4的航程很短:作戰半徑500公里,可是,它可以從越南南方起飛到達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上空作戰;
“3.14海戰”爆發之後,中國海軍編隊取得勝利以後迅速採取無線電靜默、脫離交戰海域、進行航向機動,此舉讓越南軍方只是掌握了過時的艦位情報;當時,越南軍方偵察機、岸基偵察系統確實失去克中國艦艇編隊的無線電訊號——三個小時之內,越南軍方都以作戰海區為中國艦艇編隊所在艦位;
當時,越南以為中越邊境局勢趨向和解,南海方向不會爆發激烈的衝突,所以,越軍在最靠近赤瓜礁的峴港基地只有防空殲擊機處於戰備執勤狀態,而戰鬥轟炸機們沒有加註油料、沒有掛載彈藥,躺在機庫睡大覺呢!接到出擊命令以後才從機庫拖到掛彈區準備掛彈;與此同時,越南軍方在無法聯絡越軍交戰船隻、失去即時戰區情報的情況下,只好呼叫附近漁船收集中國海軍艦艇動向,直到30分鐘以後,僅有一艘漁船報告作戰海域以西有艦艇活動——越南軍方還未來得及確認,中國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已經抵達出事海域:蘇-22M3/4出擊等於送死!此時,即使越南軍方獲得中國艦艇編隊位置,它也無能為力了,於是,越南軍方放棄出動航空兵部隊。
因此,中國必須高度重視越海軍一個特點:武裝漁船。它們在南海爭端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們可以對中國海南島、西沙、南沙基地進行深入偵察、騷擾、突襲、電子干擾、阻斷補給線等戰術行動,為西沙/南沙群島配置長航程察打一體無人機/無人艇群箭在弦上;它們可以在旗艦指揮下深入越南近海,監視越南軍方的行動、打擊越南武裝漁船群、提高越南國防成本、降低武裝漁船威脅、提升中國領海的防禦能力;
不過,這一衝突也讓中國海軍意識到:南海是長條型邊緣海,離位於最北端的中國很遠、位於海區兩側的東南亞國家很近,它們可以出動海空兵力輕易獲取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動態、建立橫截南海的防線。因此,中國使用大型艦艇建立穩固的防禦海區不現實:只有採用潛艇、中型艦隻(護衛艦)、島嶼航空兵基地相結合才是最適合。所以,南海問題作為中國發展航母戰鬥群的戰略需求基礎並不牢固——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必須向深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