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於是秦文公繼任秦國國君之位。
秦襄公是在攻伐佔據關中西部岐山一帶的戎人時去世的,秦文公繼承父志,繼續強國和伐戎的事業。秦文公在繼位的第三年(公元前763年),採取了一個決定秦國命運的重大舉措,就是率700人進行了長達一年之久的所謂“東獵”。這次“東獵”,不是單純的狩獵,而是既要在戰鬥中擴大領地,進一步瞭解西戎的實力,又要查勘關中西部的山川地理與風土人情,選擇都城的位置。所以“東獵”實際上是一次精心策劃和組織的東進關中的預演。
一年之後,秦文公“東獵”到達汧水和渭水會合的地方——“汧渭之會”(今陝西寶雞水蓮寨附近)。文公欣喜地看到這裡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肥沃,水源豐沛,南北兩面又有山原作為屏障,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他說:“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佔曰吉,即營邑之。這一年是公元前762年。經過一番建設,秦人正式遷都,結束了在天水地區長達300多年的艱苦建國曆史,翻開秦國曆史“關中時代”的新一頁。
定都汧渭之會後,面對實力尚強盛的戎人,文公決定先休養生息,強國練兵,等待時機,再行攻伐。秦文公是繼秦襄公之後,秦人建國史上頗有作為和功績的國君。秦文公在位期間,不僅開創了遷都關中的新局面,而且奠定了秦國走向強大的初步基礎。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53年),秦國開始設立史官,“初有史以記事,民多化者”。史官的設立是秦國官制進一步趨於完備的表現。現已失傳的秦國國史《秦紀》就產生於秦文公時,史籍中有位名叫敦的史官,還曾對秦文公夢見黃蛇進行過解答。
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秦文公做夢夢到有一條黃蛇,身體從天上下垂到地面,嘴巴一直伸到鄜城(今陝西省洛川縣東南)一帶的田野中。秦文公夢醒之後,便向史敦詢問夢中發生的事,史敦回答說:“這是天帝的象徵,請君侯祭祀它。”秦文公於是下令建立鄜畤(畤是古代祭祀天地五帝固定處所,因建於鄜城,故稱鄜畤),用牛馬羊三牲祭祀白帝。
秦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53年),秦文公設立史官制度,除了祭祀醫療意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教化民眾。而史官制度的建立,則是秦國治化的標誌性事件。至此,秦國開始逐漸從“武治驅使”向“文治教化”過渡,同時為後來的“法治管理”打下了基礎。
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在多年備戰的基礎上,秦文公發起了對西戎的反擊,打敗了分佈在關中的豐戎,奪回了被西戎佔據的周王畿“岐豐之地”,並將岐以東地獻給東周王室,而自己控制了岐以西地區,秦人終於在關中立穩了,而且領地也空前擴大。特別是奪回岐豐之地後,秦人將曾陷於西戎的當地“周餘民”收歸己有。按周制百里內五萬人計算,歸順秦國的周遺民最少約有二三十萬人之眾。這又大大增加了秦國的人口和勞動力,也給秦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先進的成分,對秦國實力的增強意義重大。
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秦文公在陳倉遊獵,途經北阪城時,得到一塊名為“陳寶”的石頭,其顏色像肝臟一樣。秦文公於是命人在北阪城建陳寶祠,用一頭牲畜祭祀。陳寶祠的東南方向,曾在晴天發出雷鳴般的響聲,野雞都跟隨著鳴叫,因此稱作“雞鳴神”。
秦文公二十年(公元前746年),秦國開始建立法律制度,實行所謂“三族之罪”。三族是指犯罪之人的父母、兄弟、妻子或父族、母族和妻族。這是一種一人犯罪,禍及三族的殘酷刑罰,說明秦國國家機器的空前加強。不僅如此,秦文公還藉助宗教和鬼神迷信來加強對人民的精神控制,先後設立鄜畤、陳寶祠、怒特祠等祭祀天帝和鬼神的設施,以愚弄人民,神化君權。
秦國的時候,武都郡故道縣南山(今陝西省陳倉山)有一座怒特祠,祠堂邊上長著一棵梓樹。秦文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39年),秦文公派人去砍伐這棵梓樹,頓時就有狂風暴雨。樹上的創口隨即合攏,整整砍伐一天也沒有把它砍斷。秦文公就增派士兵,拿著斧頭的人多達四十個,還是砍不斷。士兵們疲倦便回去休息,其中有一個人傷到腳,不能走路,只好躺在樹下,他聽見鬼對樹神說:“攻戰得很辛勞吧?”其中一個樹神說:“哪裡算得上辛勞?”鬼說:“秦文公一定不肯罷休,怎麼辦?”樹神回答說;“秦文公能把我怎麼樣呢?”鬼說:“秦文公如果派三百個人披著頭髮,用大紅絲線繞住樹幹,穿著赤褐色的衣服,撒著灰來砍你,你能不困窘嗎?”樹神便啞口無言。第二天,傷到腳的這個人便把聽到的話告訴秦文公。秦文公於是派士兵們都穿上赤褐色衣服,緊跟著創口砍出,就用灰撒上。結果樹被砍斷, 樹中有一頭青牛跑出來,奔跑著進入豐水中。後來青牛從豐水中跑出來,秦文公派騎兵擊殺它,開始時沒有取勝。有個騎兵摔到地上後重新爬上馬,他的髮髻散開,便披著頭髮去追它,青牛害怕他,於是逃進豐水中, 不敢再出來。所以,秦國從此以後便設定旄頭騎。
秦文公四十八年(公元前718年),秦文公的太子去世,賜諡號為竫公(一作靜公,史稱秦竫公或秦靜公)。秦文公於是改立孫子(秦靜公的兒子)為繼承人。
秦文公五十年(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安葬於西山(在今陝西省寶雞市)。
秦文公在長達50年之久的執政期間,透過遷都關中,破戎開拓岐西之地,收歸周餘民,進一步完善國家機構和開創有關制度等一系列重要舉措,一方面使秦人定居關中,開闢了地域廣闊、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新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周餘民的匯入和人口的迅速增加,增強了秦國力量,加速了秦人農牧文明與關中農耕文明的交融,推動了秦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方面的長足發展。秦文公時代為後來秦國的進一步發展和最終稱霸西戎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