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有座2000多年前的珍貴戰國遺址,89年前便廣為人知。2021年5月7日河南省鶴壁市新村遺址範圍內,考古專家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只因他們腳下的這片普通之地,竟埋藏著一個面積約為10平方千米的超大型古代聚落遺址!
一隻散落著大量商周時期的大型墓葬遺址,其中長眠著數十位姬姓諸侯及其家臣。
其實早在89年前,考古學家便對此早有發掘!並且專家們對遺址群已經有所瞭解。當時陸續清理了包括8座大型國君墓在內的82座西周古墓以及14座車馬坑。正是這次發掘,考古界正式拉開了中國西周考古及研究的序幕!但令人遺憾的是,因當年發掘的古墓早已被盜,出土文物十分稀少,且文物價值不算高。時隔89年,新的發掘即將展開,此時剩餘墓葬會給後人帶來何等驚喜,他們又是否能夠揭開困惑學者百年的難題呢?為了解決困難,考古專家決定先行選擇幾個遺蹟單位進行試掘,探探情況。4月初發掘工作正式展開了,與89年前不同,此時人們藉助現代科技及精密儀器,早已勘測清楚墓地遺蹟的基本情況。
在1964年出版的考古學專輯對辛縣大墓早有記載,它的作者正是當年發掘工作的負責人。墓葬群中所有大型的墓葬都有象徵貴族身份的墓道,墓道是古代貴族墓葬的典型特徵。大型古墓墓室長約6.3~10.6米,寬約5~9米,有些大墓兩兩並列。可能是諸侯王及夫人的合葬墓。墓葬群中的中型墓,墓室長2.85~3.9米,寬1.6~3.2米。這些中型墓葬的墓主人大約是公族及高階官吏。鑑於記載及之前的發掘結果。專家並未貿然動手發掘墓葬群裡的墓葬。專家們將墓葬群中的兩座中型墓以及一座車馬坑作為先期發掘的目標。此次的發掘目標遠離人煙,人跡罕至。想來早期盜墓活動,應該未波及此處。墓葬儲存應該十分完好。說幹就幹,考古人員率先清理了一座墓葬,但在墓葬填土時期,問題就出現了!專家發現了人為破壞的痕跡,發掘直至墓底,也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物品。
而墓葬的車馬坑由於面積過分巨大,且朽爛的木質車輛極為難以清理,而最終宣告無果。如今專家們所有的希望便寄託在即將發掘的3號古墓上,畢竟一無所獲的結果總是讓人感到洩氣。難道淇河岸邊這片古老的土地當真沒有什麼留給後人的嗎?經過漫長的探尋,3號墓終於傳來了好訊息,墓地異乎尋常地沒有被盜墓賊擾動。殉葬的牲畜,殉人,槨室以及大批隨葬器物接連出現了!要知道,辛村遺址地處中原腹地,千百年以來地質文化曾經歷了無數次的乾溼變化。在這樣疏鬆且疏軟的土質環境下,木質棺槨早已朽爛成泥。但漆木外的漆層仍得以保留。清理墓葬墓坑填土的過程中,專家在距離槨室蓋板僅20釐米的工作臺上意外發現了一些白骨。
這些動物遺骸明顯是為墓主人殉葬的牲畜,以宰殺的牲畜隨葬在中國古代十分普遍。牲畜附近有一隻被砸碎的陶盆,這是極為典型的西周喪葬習俗。這是為了區分逝者與活人使用的器物,故名碎物葬。這種風俗起源於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早期,可是這兩種遺蹟文化同時出現在一座墓葬之中,這是十分令人驚異的!
畢竟這樣的怪象極少出現在周代人的墓葬之中,周代的喪葬有著明確的規定與制度。大夥有所不知,早在1932年出土的青銅器銘文早已揭示了古墓區墓主人們的身份。他們是為衛國君及其臣子,身份顯赫,地位尊崇。而辛村遺址極有可能是為衛國都所在地。西周初年,武王在伐紂後第二年病故,其弟周公旦因成王年幼才決定臨時攝政。此時負責監視殷商移民的管叔蔡叔卻趁機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叛亂幾經波折方得平息,此後周公旦幼弟康叔,被分封制衛地負責管理殷商遺民。衛國就此成立,併成為實力較強的諸侯國之一。衛國地處殷商王朝核心地帶,肩負拱衛周王室的重任。正因為責任重大,所以衛國在建立早期的軍事力量極為強盛,堪稱姬姓諸侯之長。東周時期王室衰位,周天子已不再是天下共主,禮崩樂壞下,諸侯殺伐頻繁,社會動亂。但魏國這隻與王室同屬一脈的家族卻堅挺的度過了重重危機,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統治延續了上千年,可謂歷久彌堅!衛國作為姬姓諸侯國,為何衛國貴族的墓葬裡會頻繁出現殷商時代的喪葬風俗呢?
此後槨室頂部的填土上又出現了兩個殉人的骨骸,他們年齡尚不足十歲,算得上非常幼小。由此可知,奴隸社會等級低下的奴隸命運是何等悽慘,人的地位還比不上豬狗牲畜。殉葬的習俗有以商代最盛,周代以大幅減小,周代貴族通常以人俑代替奴隸殉葬。由此可見周王室的文明發展的確十分發達,文明最終戰勝了愚昧。商代殺殉的行為不僅野蠻卻大幅破壞了社會生產,同時也減少了社會勞動力。3號墓墓主人究竟是何人?他的墓葬中為何會出現殉葬的奴隸?儘管墓中出現如此眾多的不可思議的因素存在,不可否認的是,3號墓給專家帶來了不少令人驚喜的發現。
槨室南部的填土中陸續出土了一大批青銅禮器及少量兵器,這可比1932年的收穫豐盛!巨大的反差讓專家們歡欣鼓舞,欣喜不已!看來解開墓葬謎團的成功已近在眼前了。在資深專家指導下
墓葬中原先不起眼的細節很快便被放大,這些細節為專家們帶來了顛覆性的新認知!在新發現的青銅爵中,專家們發現了許多不知名液體的殘留,要知道爵是酒器!同樣爵也是先秦時期貴族墓葬中重要的隨葬品之一。它們通常是墓主人生前飲酒使用的心愛之物。
墓中不僅是絕世美酒目中還有大量美食!畢竟中國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這可不是一句空話!由於年代久遠,人們早已無法分辨殘留物的性質。不難想象這些食物都是是何等的美味佳餚!在清理相互疊加的隨葬器物時,專家們又發現了不少網狀痕跡,這是絲麻物的殘存。春秋戰國時期,以絲綢紡織物包裹青銅器堆放在槨室一角,由此可見,墓主人十分珍視這些器物。誰知專家們看到槨板上方的三具動物骨骸後,更是驚掉了下巴!要知道這三具動物是古人用於祭祀死者的三牲!但這三牲中的狗被人以豬進行了替換。這個看似極小的細節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含義,在禮制森嚴的兩週時期這樣的替換是不同尋常的。這樣的替換使得祭祀提高了等級,祭品由三牲變成了太牢。周禮記載太牢乃是帝王祭祀設計師方可使用的祭祀規格。難不成墓主人身份堪比周天子?這位衛國的高等級貴族為何有如此明顯的的不誠之心?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權勢富貴都是天子賜予的麼?
儘管周代禮法森嚴,但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僭越現象時有發生。但由於付出的代價十分龐大,僭越在兩週時期極為少見。看來辛村3號墓即有這樣一種可能,它們可能不屬於周王朝的周人葬地。由於辛村遺址距離殷墟十分相近,也許這古老的淇河岸邊的某個不明之地,便是商王朝最後的國都朝歌!在出土兵器的證明下,專家確定3號墓穴的主人不僅孔武有力,並且生前極有可能是為征戰沙場的將軍!但這些兵器的儲存狀況卻與臨近的禮器的儲存狀況可謂天差地別!由於墓室坍塌,空心青銅禮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但令人驚訝,實心青銅器的受損似乎更為嚴重!從損壞的痕跡上來看,這種損壞並非是儲存環境與人為使用造成的。它們是被人為的刻意損壞所致,這種奇異的喪葬習俗通常被稱為毀兵葬!
而毀兵葬則是西周成立後,統治階級為偃旗息鼓,削減裝備才形成了如此奇特的喪葬風俗。同時毀兵葬往往只出現在姬姓諸侯的墓葬裡。它是周王宗室諸侯的典型象徵。毀兵葬俗的出現,證明3號墓主的確隸屬於衛國姬姓諸侯,極有可能是位衛侯!
但隨葬的禮器卻體現出了商代遺民的風俗特點,由此專家推斷,3號墓的主人極有可能是未被魏國統治階級接納的殷商貴族!只有如此,這位衛國貴族墓中才會出現大量殷商時期的古老喪葬習俗。針對墓主人貼身存放的玉器,專家們的提取可謂十分小心謹慎,玉戈及口琀的出土更加正視墓主人高階貴族的身份!葬玉的確是西周時期中高階貴族的喪葬習俗之一,戰國時期的大型貴族墓葬中均會陪葬。葬玉禮同樣也是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貴族權勢地位的象徵品之一。
然而進一步的研究和發掘表明,西周時期桑葉不僅可以用來喂蠶,也許也是人們重要的食物來源。當然作為高階貴族的墓主人可以長時間享用肉質食物,貴族由於飲食營養來源更為豐富,所以他們的身體較之普通百姓更為強健,骨骼也更為粗壯!
在墓室中間更是出現了一個殉葬一隻狗的骨骼的土坑,其位於墓主人腰部以下的腰坑之中,一般難以為人發現。
使用腰坑並以狗類殉葬,也是極為典型的商代貴族的喪葬習俗。不過鑑於墓主人本為殷商貴族後裔出身且死亡於在西周建立至三監之亂時期,這些混亂的葬俗形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好了,本期的節目到此結束。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