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崛起系列》第五期,下篇——開國大典。
1945年之後的中國,總算徹底站了起來。
當初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八國聯軍讓華夏大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之後孫中山最先看到清政府的不堪,在廣州衙門門前剪辮子明志,成立興中會鬧革命。
而後全國各地義旗皆起,辛亥革命的大潮席捲而來,中國自此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可是中華民國的成立,擁護的依舊是大地主與大資產階級,人民水深火熱的現象沒有多少改變。
也許是天佑中華,這時的中國,“主義”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他們推崇的廟祭出了一個個神,其中就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人。
他們看到了滿城哀鴻遍地血,也看到了工農的力量和現狀,這讓他們意識到中國的革命不能照搬西方,而要走出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路。
隨後1921年,中國迎來了光,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覆蓋神州各地。
可是好景不長,正在曙光越來越亮的時候,內戰肆虐、前景迷茫,緊接著抗日戰爭爆發。
中國人民好不容易趕走了日本侵略者,終於等到了和平的中國,可以回家蓋房、娶妻、生子,伺候父母,然而常凱申卻不讓人民安居樂業的生活。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由延安飛往重慶,與果党進行和平談判,歷經43天,雙方簽訂《雙十協定》。
然而常凱申並非真正想和談,在美國的支援下執行內戰政策,公然將後方的大批果軍運送到解放區周圍。
10月13日,《雙十協定》的墨跡還未乾,常凱申便向果軍各部隊發出內戰密令,開始對解放區發動軍事進攻。
一個多月後,果黨不顧反內戰的民主運動,於昆明製造了一二一慘案。
果軍向學生集中的地方投擲手榴彈,炸死、炸傷西南聯大學生4人,重傷29人。
同日,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成立,僅僅過去半個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宣告,對華政策是全面支援果黨。
到了第二年,常凱申連偽裝都懶得裝,撕毀《雙十協定》,派兵進攻中原解放區,解放戰爭正式打響。
常凱申調集30萬軍隊將中原軍區的5萬餘人包圍在湖北北部宣化店地區,我黨不正面接戰,而是採用邊打邊撤的方針將軍隊轉移到山區以儲存實力。
這一系列以退為進的打法間接助長了常凱申的威風,隨即發動全面攻勢,東北、華北、華東、中原、西北戰場頓時硝煙瀰漫。
在華北戰場,聶榮臻、賀龍與傅作義正面交鋒。
為了讓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連成一片,聶榮臻、賀龍決定進攻大同,由於閻錫山的部隊集中在太原,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常凱申令傅作義前往支援。
傅作義並沒有直接馳援大同,而是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進攻集寧,解放軍指揮不當導致大同集寧戰役失敗,造成張家口失守。
在華東戰場,陳毅、粟裕與薛嶽、張靈甫正面交鋒。
戰役一開始,薛嶽付出損失10萬餘人的代價佔領了淮南、淮北,但在之後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薛嶽讓解放軍連創紀錄。
宿北戰役為大兵團協同作戰打下了基礎,並開創瞭解放戰爭以來的新紀錄。
解放軍一次作戰殲敵最多的紀錄(21530)、解放軍一次作戰殲敵一個整師的先例,果黨第69師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
沒過多久,魯南戰役又重新整理了這兩個紀錄,將殲敵數字提升至5.353萬,殲敵一個整師提升至兩個整師。
魯南戰役結束後,陳毅寫下《魯南大捷》詩篇:
“快速縱隊起如飛,印緬桂來自鼓吹。魯南泥濘行不得,坦克變成廢鐵堆,快速縱隊今以矣,二十六師汝何為,徐州薛嶽掩面哭,南京蔣賊應淚垂。”
隨後的孟良崮戰役更是我黨地下工作者與地面部隊的一次完美配合。
果黨這邊制定孟良崮山區計劃的是湯恩伯,可是他對這裡的地形不瞭解,制定的計劃屬於昏招。
後發現計劃有誤,連夜致電統帥部要求修改,但此時的常凱申已經入睡,對計劃一事渾然不知。
統帥部的參謀次長劉斐接起了這通電話,他負責敲定所有作戰計劃,以官腔告訴湯恩伯,計劃已得到常凱申的認可,無法更改。
就這樣張靈甫走進了孟良崮陳毅和粟裕的包圍圈。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一舉一動都在陳毅、粟裕的眼皮子底下進行。
張靈甫受湯恩伯命令,湯恩伯則受徐州剿總顧祝同指揮,而徐州剿總的副總參謀長是郭汝瑰。
如果說劉斐只是制定計劃,無法及時得到部隊的運動情況,郭汝瑰對此則是一清二楚。
而郭汝瑰和劉斐都是我黨在果黨內部的地下工作者,他們聯手讓果黨五大主力之首,全美式裝備的整編74師覆滅,師長張靈甫被擊斃。
當然,也不是沒人懷疑過郭汝瑰。
杜聿明曾當面向常凱申說:“郭汝瑰這麼能打,又不圖官不圖財,為官這麼清廉,絕對是共黨。”
為此,常凱申對杜聿明一通臭罵,斥責他“難道清廉的人都是共匪。”
可是常凱申也是一個人才。
官至國防部作戰廳長,直接參與指揮作戰的郭汝瑰為了不讓自己暴露,專門多次提供正確的作戰計劃,只是常凱申大多時候都弄巧成拙。
三大戰役結束後,到了西南大作戰時,郭汝瑰接受黨的指示,任果軍72軍軍長,並率軍起義,破壞了常凱申固守大西南的計劃。
在中原戰場,劉伯承,陳賡與胡宗南正面交鋒。
果黨自視甚高,集結14個整編師、32個旅共30餘萬人欲掃平中原地區,可是在定陶戰役中,被劉伯承所率大軍殲滅整三師。
陳賡與黃埔老同學胡宗南在戰場碰面,陳賡打仗不忘自己曾幹情報工作的老本行,獲取了胡宗南“天下第一師”的整一旅的行動計劃,將其圍殲。
這次的慘敗,再加上西昌戰役的慘敗,讓敗退臺灣的常凱申怒斥道:“十個胡宗南也比不過一個陳賡。”
在西北戰場,又一次與胡宗南正面交鋒。
由於得到內線情報,中共主動從延安撤退,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佔延安,隨後中共連續取得在青化砭、羊馬河、沙家店等地的勝利,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面。
1947年6月,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份,千里躍進大別山,威脅果黨的南京和武漢。
陳毅、粟裕領導下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賡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個“品”字形的戰略態勢。
這樣一來牽制了南線果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由果軍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1948年9月,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打響。
由於果軍節節敗退,常凱申扛不住了,請求美蘇英法出面調停,並提出“劃江而治”,蘇聯和美國也表示認同。
此時,果黨的內部壓力迫使常凱申第三次下野,美國推舉代總統李宗仁,與我黨協商“以長江劃界,隔江而治”。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毛澤東看透了帝國主義與反動派的本質,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
並對斯大林明確宣佈:一九四九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幾千年以來的封建壓迫,一百年以來的帝國主義壓迫,將在我們的奮鬥中徹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我們應當加緊努力。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役發起進攻,南京順利解放,果黨對全中國的統治宣告終結。
隨後在毛澤東和朱德“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下,解放大西北、南線大追殲、席捲大西南、大戰寧滬杭的大進軍打響。
這時的果黨只能在西南一隅苟延殘喘,全國各地基本都被我黨解放,果黨這隻秋後的螞蚱,連蹦躂的力氣也沒有了。
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絕境,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在北京舉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49年10月1日,為防特務蓄意破壞,開國大典在周密的部署下進行,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國成立的那一刻時,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臺灣的常凱申曾策劃轟炸開國大典,但經過深思熟慮,他覺得自己一旦這麼做必然會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便作罷。
開國大典舉辦完後,果共戰事已進尾聲,常凱申來到四川,建立戰略反攻基地。
他將西南地區作為果黨最後的堡壘,因為彼時的成都平原岌岌可危,邊城西昌成了他負隅頑抗的地方。
西昌雖小,自古卻是兵家必爭之地,它位於西南主要平原之一的安寧河平原上,群山環繞,易守難攻,被稱作“蜀滇咽喉、西南雄鎮”。
常凱申任命胡宗南駐守西昌三個月,按照“政治臺北,軍事西昌”的戰略,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爭取英美等國際力量的支援。
可常凱申的美夢終究是黃粱一夢。
他遇上了救過自己兩次命的學生陳賡,駐守西昌的胡宗南也再次碰到了自己的老同學。
解放戰爭初期,胡宗南曾把自己的“天下第一師”的整一旅投入晉南,被陳賡吃得乾乾淨淨,這一回得知對手又是陳賡。
胡宗南感嘆道:“凡是我指揮的作戰,就必然要跟陳賡交手。前後幾十年,卻無一勝利。這回恐怕是我在大陸打的最後一仗,情況應該會有所改變吧!”
只不過,胡宗南的話只說對了前半句,後半句是他的未能實現的願望。
解放成都後,陳賡並沒有急於進攻西昌,而是繞到後方,解放了雲南,徹底切斷了胡宗南的退路,使其成為甕中之鱉。
這招關門打狗的戰法讓西昌的果軍人人自危,陳賡趁機在城內釋放“解放軍將於不日攻打西昌”的流言。
胡宗南得知後直接腳底抹油溜了,剩下的部分將領眼見統帥不管不顧,他們也都無心戀戰,陳賡大隊人馬一到,他們便潰不成軍。
西昌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在大陸的最後一戰。
自此之後,果黨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基本都是小型的騷擾,直至1955年2月,解放軍取得大陳島,雙方的勢力範圍都再無變動。
為什麼擁有美式裝備的果黨,在解放戰爭中僅僅堅持了三年多便潰不成軍?
一是因為民心,抗日戰爭後,飽受戰爭侵擾的人民希望看到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可是果黨倒行逆勢,走在人民的對立面,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二是因為內部問題,果黨內部派系林立,鬥爭不斷,難以上下一條心,導致他們有勁使不出來,再加上最高領導人的格局與實力也有差距,失敗自然成了正常之事。
三是因為抗日戰爭期間,果黨的不積極抗日,抽身剿共。
皖南事變等失德行為被人民與果黨部分愛國將領看在眼裡,與共黨的救國救民相差甚遠。
而且果黨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共黨代表的是廣大工農群眾的利益,孰強孰弱一目瞭然。
四是因為果黨自身能力不足。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豫湘桂大潰敗,不僅讓美國人對他們的實力產生了質疑,也令解放軍看清了他們只是紙老虎的本質。
五是因為輕敵,在他們看來,他們口中的赤匪從來都是不成氣候的樣子,吃不飽穿不暖,武器裝備差勁兒,不足為懼。
這才有了“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的輕蔑,這才造就了“運輸大隊長”的美名,這才得到了“微操大師”的調侃。
只是解放戰爭剛剛結束不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便開始。
解放軍們還沒來得及享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便變身為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
很多人說美國在朝鮮戰場沒有使出全力,可當時的中國又何曾祭出全部國本。
抗美援朝爆發的那一年,中國派陳賡指揮越南抗擊法國,進行援越抗法,期間,陳賡又回國組建大學,為國家培養後備人才。
國內還要顧著在湘西剿匪、西南剿匪、西北剿匪、華東剿匪、中南剿匪、廣西剿匪,到西藏趕走美英,和平解放西藏。
除了國內外的戰爭,彼時的中國還得應對果黨留下的爛攤子。
為百廢待興的中國尋找一條振興經濟的道路,盡全力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這樣的中國都打敗了美國,所以抗美援朝戰役才能成為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敬請期待《百年中國崛起系列》第六期《我知道你想回到50年代(1950-1960年的中國內外交困)》
(PS:這是由我個人獨立完成的“百年中國崛起系列”,年代跨度為20世紀0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內容為近代中國編年史與激盪發生史。
因為資料整理繁多,不可能涵蓋全部,而且又是我一個人獨立策劃,所以很難做到定時釋出,但我儘量保證每週一更,希望大家喜歡,也期待大家多提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