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聞樂見的中國朝代口訣: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殊不知,“春秋和戰國”這五個字在中國曾經廝殺了足足549年,在這五個半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但是大家熟知的可能只有春秋五霸王“齊國、晉國、楚國、吳國、越國”,戰國七梟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春秋戰國的分水嶺,大家比較接受的是史學家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界限,但是也有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末年,而"戰國"一詞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當然了,歷史的魅力之處就在這裡,你看不著、也摸不清。
戰國七雄版圖
而據《春秋》不完全統計,在春秋時期242年間,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達448次,到了戰國時期,僅大規模的戰爭就有222次,吞併與被吞併,廝殺過後的餓殍滿地、生靈塗炭也是那些當權者所體會不到的,現今好多古裝劇以及狗血穿越劇都是以這一時期為歷史背景的。
看過《大秦帝國》三部曲的都有深刻體會,秦國前期真的太難了,被欺負的完全抬不起頭的感覺,上自秦穆公重用由余和百里奚後面才壓哨成為春秋最後一霸,下自秦孝公的商鞅變法,秦國才慢慢地開始富國強兵,最終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舉統一華夏。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是春秋戰國的代名詞,儘管後面出現合縱連橫,但是也是各懷鬼胎,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秦國之所以能一統華夏,除去兵強馬壯,應該還有深諳人情世故的巧計。
用《少帥》中張作霖的一句話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不然綠林出身的張作霖何以一步步走上東北王,乃至能左右北洋國民政府的地位,或許他覺得,在江湖上混,人情世故才是首要,打打殺殺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吧,不然從一個抱頭鼠竄的土匪,何以成為北洋政府的首腦?
放眼人生,人情世故,這四個字誰人可以獨善其身?談到生活,誰人不難?
“一年小目標,賺一個億”的那個男人,1988年王健林從大連市西崗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請纓“主政”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一個欠債149萬元、瀕臨破產的企業,可能誰也體會不到他的“萬達”剛開始被逼到牆角摩擦得絕望與辛酸。儘管現在頻傳王健林從“首富”變成了“首負”,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後面的事情我們暫且不論。
回到秦始皇嬴政,幼時被送到趙國為質,每天都過得膽戰心驚,每天都當成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天來過的那種如履薄冰,估計也無人能懂。
人生哪有那麼簡單容易,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人情世故終究逃不掉,每個人的成長、成功方式都不盡相同,人生的定義也各有所長。
人生還是不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的好,我永遠相信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拼搏奮鬥永遠在路上,朝著心中的“小目標”奮力前行,一起加油吧,江湖人!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