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清華
早晨,兒媳婦給十五個月大的孫子穿好衣服後要去上班,孫子抱著媽媽的一條腿大聲吵鬧:“媽媽,我去。”“媽媽上班,你不能去。”我迅速拿出他喜歡吃的零食——旺仔小饅頭來哄他。
“石朝璟,到爺爺這裡來。”他知道我會給零食吃,放開媽媽的腿朝我望一望,嬉笑著向我走來看著我。我則和往常一樣把鋼化頸口塑膠食品罐子倒過來,用蓋子裝上幾顆小饅頭,規定一次只能拿一顆,吃完後再拿第二顆。孫子按我講的方法伸出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顆往嘴巴里送,吃完後朝我笑一笑,很清脆地叫一聲:“爺爺。”我則笑著把裝著小饅頭的蓋子遞給他,他很守規矩地只拿一顆。從開始時一手抓住不管幾顆往嘴巴里塞到現在能按規定去吃也只花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看來幼兒能聽懂成人的話,只是成人要不厭其煩地說許多遍才行。可見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可塑的,但必須得有耐心。
罐子裡的旺仔小饅頭已經不多了,我倒了幾顆後還剩下一些不倒了,將罐子交給孫子,看他怎麼辦。他也和別的孩子一樣,將小手伸進罐子裡抓住兩顆小饅頭往外拿,可小拳頭怎麼也拿不出來。用力向外拉扯了幾下,不行。散開拳頭,手是拿出來了,可小饅頭卻沒拿出來。他不甘心,又將手伸進去抓住兩顆小饅頭,依舊拿不出來,停了一會兒,用另一隻手把罐子轉了幾圈,拳頭仍然拿不出來,接著把罐子交給了我。
此時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有人為了檢測成年猴子與人的智力水平到底有多大差別,於是將猴子喜歡吃的粉紅色桃子放進笨重的大肚頸口玻璃瓶裡擺在猴子經常出入的地方。一隻猴子見到後喜滋滋地跑到瓶子邊,急不可待地將手伸進瓶子裡抓住一個桃子,努力地往外拽。可無論怎麼用力拽也拽不出來,又不肯鬆開手,急得“吱吱”地叫個不停。據說捕猴人用此方法捉猴子是零失誤。如想捉,則可捉盡天下猴子。因此得出成年猴子的智力水平只相當於兩三歲幼兒的水平。其實也告訴人們一個普通的道理:捨不得放手又不知變通,將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我明白孫子的意思是要我給他拿,卻故意說:“你不吃了吧。”說完欲將蓋子蓋上,孫子連忙將小手舉起,擺來擺去,哭喊著:“不要,不要。”他說的是不要蓋上,還要吃,要我幫他拿出來。我伸出手往瓶口塞給他看:“你看,爺爺的手也伸不進去呀,算啦,不吃了唄。”說著把蓋子蓋上。他搖搖我的手哭鬧起來,鬧了會兒見我不理,可能是小饅頭誘人,從我手中把罐子拿了過去。
我陪他坐在塑膠墊子上,看他如何表演。他拿著罐子擰了幾下蓋子卻擰不開,於是把罐子遞給我:“爺爺。”他是要我把蓋子擰開,我把蓋子擰開後將罐子交給他。他把罐子放倒,罐底的小饅頭橫到了罐子的中間,他伸出三個手指去抓,仍然抓不到。又將放倒的罐子滾動了幾圈,小饅頭似乎在中間晃動,伸出三個手指再去抓,依然抓不到,只得停下看著罐子。看了一會兒,突然用雙手將罐子倒豎起來然後放倒,那當然是竹筒倒豆子——一顆不留。他十分高興地抓起一顆小饅頭,朝我笑笑,然後送到嘴裡,吃著最甜的美食。
我想,他每次看我擰開蓋子,再把罐子半傾斜,倒一些小饅頭在蓋子裡,教他怎樣拿著吃。這個過程他已經很熟悉了,所以他只是模仿我的動作,倒豎罐子,吃到了美食。
看來,幼兒善於觀察且能運用,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成人的觀念、示範等將決定孩子的未來。
(2021年10月16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公安縣向群中學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壹點號真言貞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