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
秋已暮
菊花應節而開
今天和教育小微一起在詩詞中
踏秋賞菊~
贈劉景文
蘇軾 〔宋代〕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詩說:
該詩是詩人贈給好友劉景文的,前兩句描繪了“荷盡菊殘”的深秋凋零衰敗之景,強烈突出了後兩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景象:橙黃橘綠之時。此詩的結句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爐,比喻人到壯年,雖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大有作為之時,從而勉勵朋友樂觀向上、不懈努力,切莫妄自菲薄、意志消沉,同時也讚揚了劉景文如“橘樹”一般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節操。
過故人莊
孟浩然 〔唐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說:
首聯從應邀寫起,展現出故友的熱情以及兩人之間真摯的友誼;頷聯描繪山村風光,綠樹環繞,青山橫斜,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頸聯描寫山村生活情趣,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尾聯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表現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嚮往。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唐代〕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詩說:
古人有重陽登高、飲酒、賞菊的風俗,但是處於軍旅之中,又遭遇戰亂,詩人“強欲登高”,感嘆“無人送酒”,其中的惆悵、淒涼難以言表。很快詩人走出了這種自我感傷,聯想到故園的菊花——雖然沒有主人欣賞,但也一定不負秋陽,在斷壁殘垣間競相綻放。全文作者不僅表達出對菊花的憐惜以及對故園的思念,更寄託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飲酒·其五
陶淵明 〔魏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說:
此詩首四句寫陶淵明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脫世俗的虛靜忘世態;中四句寫靜觀周圍景物而沉浸自然韻致的物化忘我心態;最後兩句又深進一層,寫“心”在物我渾化中體驗到了難以言傳的生命真諦。總體而言,此詩主要描摹詩人棄官歸隱田園後的悠然自得心態,體現出陶淵明決心摒棄渾濁的世俗功名後迴歸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態度和生命體驗。
來源 | 據“統編新教材”微訊號
來源: 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