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晨-計九霄的快手頭像是一個身穿長杉、笑臉燦爛的帥小夥,帶著些俏皮。“我愛笑,我們全家都愛笑。”計晨笑著說。這個愛笑的小夥子出生於1990年,是個不折不扣的“梆子迷”,他唱的梆子曾在河南、河北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戲曲擂臺賽中獲得兩省總冠軍。
做為河北的地方戲,河北梆子在民間俗稱“老戲”。而新生代的計晨卻把“老戲”唱出了新感覺,他一邊挖掘失傳的老段子,留住經典;一邊加入新段子,讓一板一眼的唱戲變得更有趣,吸引了無數新老戲迷。如今,他的快手號13.9萬粉絲,成為普及戲曲知識、傳播傳統文化的一塊活躍陣地,成為“網紅”的計晨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梆子擁有更多的年輕戲迷,讓“老戲”傳承下去。
因為熱愛 所以堅持
計晨(藝名計九霄)是河北保定望都縣人。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就喜愛河北梆子,表現出了唱戲的天賦。14歲正式拜師學藝,從此入了梆子門,再不回頭。“學戲不可能不苦,每天在練功房喊嗓子、練身段,壓腿。腿疼得抬不起來,但是因為特別喜歡,我堅持下來了。”計晨說,他對河北梆子的感覺就是過癮、解氣、好聽,願意唱。
唯一想過放棄的時期是男孩子的變聲期,嗓子出現問題,不能喊嗓子,他一度很沮喪,覺得自己不能唱了。後來還在當地電視臺做了採編工作,扛攝像機拍片子。不過他終究沒有放棄,一直堅持練功,等變聲期過後,勤加練習,嗓子又找回來了。2011年,他加入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跟隨劉鳳嶺,王書岐,雷保春等藝術名家學習,讓自己的梆子戲又上了一個臺階。
在梆子劇院期間,他參與編排了很多現代戲劇目,還獲得了河北省第9屆戲劇節個人優秀表演獎。在河南與河北兩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戲曲擂臺賽“南北群英會”上,一舉奪得兩省總冠軍。
如今,計晨已經加入了德雲社,成為郭德綱老師麾下弟子,他的藝名計九霄也是郭德綱老師所取。進入相聲界的計晨並沒有放棄河北梆子,在全國各地的演出中,計九霄原汁原味、字正腔圓的梆子總能為節目添彩,他也在用更多的形式傳遞著梆子的魅力。
創新小影片斬獲粉絲無數
小影片時代給了傳統文化更廣闊的傳播空間。計晨在2019年試著申請了快手號,釋出一些梆子唱段,他在唱段的基礎上加了些心思巧妙的設計、更貼近生活的內容,竟然很受歡迎,粉絲量穩步上漲,他成了網紅。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戲曲是在舞臺上規規矩矩、闆闆正正地拉著唱腔,而在快節奏、大資訊量的時代,年輕人不愛聽不愛看。計晨用了心思,他的小影片中加入了更生活化的內容,更多的資訊量,比如要會唱還要會說,和觀眾溝通,告訴大家唱的是什麼段子,這個唱段有什麼講究,有何前因後果等等,有時還會開個玩笑、逗逗悶子讓大家開心一下,陽光燦爛的笑臉、生動風趣的講解讓計晨的河北梆子顯得不那麼“老”,還有了新意。小影片的標題製作也頗吸引人,比如“想唱就唱,誰也管不了”“這老兩口要唱什麼……”“謝謝大家惦念,我很好!!”生活化、個性化的語言吸引著走過路過的人點開來看、來聽。
計晨的家人也是小影片的加分項。她的愛人、女兒經常出現在小影片中,有時是婦唱夫隨,老公吹笙老婆唱戲;有時是父女同臺,爸爸彈琴女兒唱曲;有時也會一起出現,來個閤家歡,獲得大批點贊。計晨說,這些家人參與的、生活化的內容會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覺得,他就是大家身邊一個普普通通的朋友,他的戲不在臺上,在臺下,和觀眾一起唱、一起玩。
在不斷出新的同時,計晨也沒忘了“舊”。對老段子的挖掘就是他做的功課之一。有一段影片“老《調寇》——八王爺活活折死臣”就是他挖掘出來的老唱段,因為幾十年沒人唱過這齣戲了,他專門去找退休的老師學這段,老師已80多歲,很高興地傾囊相授,分文未取,還請他吃飯。因為老師高興,有人來學,就不會失傳了。計晨說,他把這些快要失傳的段子學回來,唱出來,留下來,至少是一份影音資料,這是他為梆子做的貢獻。
梆子“網紅”的憂與盼
截至目前,計晨-計九霄的快手號粉絲13.9萬,影片總播放量已達數百萬。這個陽光、帥氣、愛笑、愛唱的小夥兒獲得了無數人的讚譽,但是,他心中仍有一份沉甸甸的憂慮,那就是河北梆子的未來。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北梆子一直面臨青黃不接的困境,不知如何突破。
計晨多次在快手平臺開直播,一場直播最多時有3000多人。他專門做過統計,進直播間聽他唱梆子的觀眾中,50-70歲的觀眾佔70%;40-50歲的觀眾佔20%;40歲以下的佔10%。可以看出,梆子的年輕觀眾太少了。事實上,梆子劇院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也是演員的青黃不接,老一輩的漸漸老去,能接手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與京劇、崑曲等戲曲相比,梆子的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很人有人願意買票去看梆子戲。因為“學梆子苦,沒前途”,普通家庭也就很少有人願意讓孩子去學河北梆子。
計晨說,梆子是有群眾基礎的,只是至今沒有找到市場化的路子。他一直盼望著能有一個或者一群愛好河北梆子的年輕人,有頭腦、有創意,有先鋒精神,找到更適合的途徑,把梆子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