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是海南本島居民的外地人,也許你對海南的碧海南天、椰風海韻、自然風光有所耳聞或目睹 。海南的這些民俗文化你知道嗎?上期我介紹了海南民俗嚼檳榔;本期介紹,波及全島,影響最大的“公期”和“軍坡節。
海南是我國僅次臺灣島的第二大島,四周臨海,孤懸海外。它的原始居民是黎族,後來逐漸發展有苗、回、漢,四大民族和其他占人口比例較少的26個民族,島上共有30個民族共存。並形成各民族共融的獨特的民俗文化,比如“公期”和“軍坡”節。影響之大,參與人數之多,週期之長,令人欷吁!每年從正月開始,到農曆12月止,全島每天都有幾個村子在過公期,而軍坡則是一個縣、市、區,鄉聚集大量人員在一起舉行大型的祭奠和表演的文化民俗活動 ,玩龍舞獅,傳統劇目表演,巡遊、聚餐等等,無比隆重和熱鬧!
下面簡要介紹什麼是“公期”、“軍坡”
一、“公期”
公期是海南傳統的節慶習俗。公期一般是指本地區保護神的誕辰日子,比如“境主”“先主”或人們信仰的各大神明。大家共同來慶祝就形成公期習俗。在海口地區,行符(走袍)的日子也叫做公期。公期廣泛分佈於海南的北、中部地區。過公期、做公期、吃公期!作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公期一般會舉行祭祀、舞龍、舞獅、巡遊等活動。過公期的人家在公期當天會邀請親戚朋友到家裡共同慶祝。
二、“軍坡”
軍坡 ,古漢語,意為在一個草地(或空地)上操軍的意思。軍坡和公期的最大區別在於軍坡代表古時候一種含有軍事意義的活動。而公期則是祭祀自己的先主或境主或保護他們的神明。軍坡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冼夫人的行軍、操軍。相傳冼夫人每到海南一個村落的操軍日後來就演化成為當地的軍坡節。其中以海口新坡鎮的軍坡節最為隆重。據傳冼夫人曾駐兵新坡鎮梁沙村,後來人們在該村立廟紀念,冼夫人在當地又被叫做梁沙婆。清代的時候,冼太夫人廟被移到現在的新坡鎮上。各地的軍坡時間由冼夫人在當地操軍的日子而定。不過這個說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海南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立廟祭祀冼夫人,把這些地方的軍坡都歸結到冼夫人的名下是不妥的。經過歷史的演繹人們已經把歷史上在軍事上對海南島有保護作用和貢獻的先人都納入軍坡祭祀的物件。比如漢朝的兩位伏波大將軍等等。顯然軍坡節是祭祀歷史軍事活動人物的統稱,非專屬莫一人。
說到海南的千古演繹的軍坡節,就不能不提到冼夫人。
冼夫人何許人也?冼夫人原名冼英,為廣東電白人。冼夫人橫跨梁、陳、隋三朝,由於對中國的統一做出過卓越貢獻,被嶺南人民尊為嶺南聖母。其先後被封為:保護侯夫人、石龍郡太夫人、譙國夫人。冼夫人對海南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她請命朝廷,設定珠崖州,恢復了海南島和中央政權的直接聯絡,並先後平定了歐陽紇和王仲宣等叛亂,使海南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冼夫人給海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資料。由於冼夫人對海南的發展做出過卓越貢獻,冼夫人死後,被海南人民尊為神,建廟供奉。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的冼廟有50多座。
海南的新坡鬧軍坡習俗就是模仿冼夫人當年行軍、操軍的情景。發軍坡習俗所售賣的百通令旗、番薯、芋頭等物品0無不和冼夫人有著密切的傳說。另外一個和冼夫人有關的有名氣的軍坡為定城鎮冼夫人軍坡,時間為每年的二月十二。定城鎮的冼夫人軍坡為定城“十甲”的共同軍坡。“甲”應為古時一個行政單位。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冼夫人並不是這“十甲”所管轄村莊的境主(境主為本地區的保護神)。這“十甲”各有保護神進行祭祀供奉。每年的二月十二,這“十甲”村莊都會拿著自己的保護神來冼夫人廟前參加行軍活動。由於冼夫人在定城區域最早駐軍在譚攬村,冼夫人在當地又被稱作譚攬婆。而在定安雷鳴鎮有一個叫林田坡的村子,該村子供奉的是冼夫人。該村的軍坡日為每年的二月十七,但是在軍坡日,該地並沒有進行行軍活動。但是在當地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該村的林田坡婆和譚攬婆、梁沙婆互為姐妹,古時候這三姐妹是互相到當地參加軍坡節助軍的。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就只雕刻各自的神像進行供奉,沒有再參加行軍等活動。三個婆祖都是冼夫人為何會被稱為三姐妹?這三個婆祖的封號分別為:譚攬婆是誥封譙國冼太夫人,梁沙婆是冊封譙國冼太夫人,林田坡村婆為正封冼太夫人。如果這三個婆祖是同一個人,又為何稱作姐妹?而與此同時,在定安龍湖鎮的居丁下市,也流傳著居丁下市婆祖和譚攬婆、梁沙婆互為姐妹的故事。“梁紗婆”是否是因為海南話口音的關係得到誤讀,其真正地含義就是“梁三婆”呢?意思為梁朝的三個婆祖。冼夫人在海南是否義結金蘭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在梁沙村和林田坡村還有“孃家”就在當地這種說法。歷史真是一個有意思的東西。
無論是新坡、定城、居丁還是在林田坡村,千百年來人們都在按從古時候的風俗進行著軍坡節的儀式,演繹著冼夫人千百年的傳奇!
"公期"主要是通用的叫法,在海南北部地區一般也有叫"軍坡",實質上公期與軍坡是不同一回事,叫法不同,做法也大有不同。比較明顯的區別。一是公期主要是祭拜本村境主,僅有抬境主神像巡遊過程,而軍坡主要是祭拜冼太夫人,有裝軍、檢閱、巡遊過程,內容比公期多很多;二是公期僅限於本村內舉行,外村不參與的,簡單說就是本村的一個習俗,是供奉本村境主的節日,場面不大,各村公期日不一。而軍坡不同,軍坡涉及範圍最小也要覆蓋一個鄉鎮,十里八鄉百村都同時參與的一個大型民間祭祀活動,供奉的以冼太夫人為主的各大神明,場面宏大。"公期"和"軍坡"兩者在瓊北地區同時並存,一般來說,各村有不同的公期日,鄉鎮有統一的軍坡日。外來人對海南的公期和軍坡容易產生混淆,公期和軍坡雖然都是涉及供奉神明的活動,少不了吃喝玩樂,但實際上的內容各有迥異。雖然有些村子特意將本村的公期融入軍坡期中,但仍然不能認為公期就是軍坡,本質上的區別,確定了公期與軍坡的兩者不同。信奉冼太夫人的地區,軍坡與公期並存;不信奉冼太夫人的地區,僅有公期。
公期本意
即所供奉、拜祭的神靈或者祖先的生日,也有些是對於當地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紀念日,不過文昌一帶的“公期”大多集中在了正月,這是因為受社會群體的價值傾向的影響,因為大家都認為一年的頭一個月即正月是一整年裡影響最大的時間段,於所謂的“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很多村子都將自己村的“公期”定在了正月拜神來源。
公期所祭拜的神明種類繁多,有歷代開發海南的將領,例如冼太夫人,漢朝的兩位伏波將軍;有海南民間的神話傳說例如,昌化大嶺的神山化身,神山廣德峻嶺明王(昌化老爺昭德明王);也有祭拜海南當地人物例如澄邁的黃大將軍(澄邁羅浮村),澄邁山口的林大先生,文昌錦山的韓顯卿太守,文昌錦山的洪真懋將軍,莫氏水尾聖娘,明朝海青天海瑞,這些都是由人轉換為神;定安冼太夫人,定安虞美夫人;也有歷史人物,關勝帝君,岳飛,孔子;更有道教體系的神明例如媽祖天后娘娘,正一教主張天師,玄壇元帥趙公明,萬天雷首主令鄧天君,師祖五顯華光大帝;還有就是各家先祖,各個姓氏的先祖;有的神明有其歷史背景,有的則是無從考究,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保佑落風調雨順,子孫平安這樣就足以。
整個海南島,大到每個縣城,小到每個村莊,所供奉的神明數量不同也很少是一模一樣,或許有一位重複,但是絕對不會每位都一樣;這是由於各個村子之間的風俗決定的,而且之所以供奉這位神明,也必有其背景意義,這些都是值得考察和探究的。
在整個海南影響最大的可以說是冼太夫人,其廟宇在海南數量應該是最多的,有的地方就算不是主神,也會陪祀供奉;水尾聖娘作為鄉土守護神,在海南很多地方都有廟宇,更甚海外華人還把廟宇請到了國外;峻嶺明王是昌化大嶺的山神,更是一位海神,是海南漁民出海祭拜的物件,也是海南道教發展的見證。
海南很多地方把守護一個區域的主神稱呼為村主、境主、峒主、市主,就好像是一個行政單位,負責守護這個區域;或許每個地方習俗不一樣,所劃分的級別、區域不同叫法或許就不一樣。而這位境主可以是你自己祖先(各姓氏最早入瓊先祖)一般這種是以同姓村子為主,也可以是別的其他神明;但是多姓村子一般是以其他神明為主,自己祖先為輔;而且境主廟有的時候也不是以村子為單位,可以一個村子一個廟也可以是幾個村子一起供奉一個廟,但是有各家宗祠只要是同姓一般村子都會有。而祭拜的主神是男性,則成為公期,如果主神是女性神明則叫婆期。
每個地方的境主是固定的,但是人可能會遷移因此你遷移到了別的地方,祭拜當地神明是一種尊重當地風俗,也是對神明的敬畏;但是不可忘卻你人雖然搬走了,但是你的根沒有搬走,你的宗祠還在原住地,因此原住地的境主還會保佑著你,管著你,除非你把戶口換掉。
冼太夫人對海南的發展和貢獻是無可比擬的,但是就這樣把公期祭拜的物件說成是冼太夫人的手下,或者是冼太夫人手下女將領多而叫婆期,這個就太絕對了。
一說到公期,就得說海南瓊劇,很多意義上是公祖或者婆祖養活了瓊劇班,一般公期都少不了搭臺唱戲酬謝神明。
公期美食
春季公期主打——打邊爐(所謂的打邊爐,就我們內地人說的火鍋)
為何瓊北逢春季的公期菜裡“打邊爐”一直是最受歡迎最傳統的烹飪手法,原因有三,一是天冷,打邊爐可以持續保溫加熱;二是爐子擱在桌中央,熱騰騰地冒著氣,旁邊炒菜環繞一圈,很有氣氛;三是能打邊爐的菜往往新鮮,只清水裡煮煮已美味,更顯“本色”;四是節約烹飪時間。
一鍋清水,加幾片姜、幾根蔥,重點全在主材上,如定安打邊爐以黑豬為主,澄邁選小黃牛,臨高煮鮮魚,屯昌是玉米排骨,石山壅羊湯。而主菜之外還有副主菜,如黑豬也可配小黃牛,魚和羊搭配一個“鮮”,雞肉和豬肚燉煮。
吃出吉祥意——什錦菜、白切雞
什錦菜又叫全家福,是文昌公期裡不可或缺的“意義菜”,全家團圓,人、神、祖先“大聯歡”。全家福裡一般有四季豆、竹筍、紅蘿蔔、蘑菇、肉丸子、臘腸、幹魷魚等等材料,色彩豐富,營養均衡。
至於“無雞不成宴”的說法,首先儀式上用雞來祭拜“公”,然後再斬了上桌當菜。拜公一般選用個頭大個的公雞,有些地區還會每家每戶出一隻雞,集體祭拜,形成壯觀的“百雞宴”。
口感上,當然小爪子的文昌雞最好吃,白切配上自制的醬料,爽口滑嫩,肥而不膩。屯昌公期的雞,製成金黃色,又稱“黃雞”,僅看看就流口水
當日捕撈即食——海鮮
公期裡的菜大部分不提前預備,因為家裡的冰箱裝不下。因此或提前預定送貨上門,或一大早家中負責採辦者上街採購。
文昌鋪前公期的日子,附近漁民都會搖船過來送貨。帶子、鮑魚、扇貝、龍蝦、海螺、海鯉、對蝦、膏蟹、花蟹、石斑魚、紅魚、馬鮫魚、魷魚、蘇梅魚,青公期和軍坡,有不同。公期是以本地境主神信仰為核心,慶祝其誕辰而形成的節慶活動。軍坡是以傳統裝軍、操軍、行軍、遊軍等軍事目的而形成的傳統節慶活動。軍坡最早的來源是冼夫人。
獨特地方文化
最有包容性的地方主義文化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公期”或“軍坡”是可以出賣的,其境民出於貧困或其它原因而不能繼續供奉這個“境主”時,可以將“境主”和“公期”/“軍坡”一同出賣給另一個地域的境民,但在出售之前不能隨意停止供奉,否則由於“公”沒人侍侯要責怪“子孫”,“子孫”就會有災難。
境民對“境主”自稱為“子孫”,這大概是因為“境主”是歷史上漢人的先人的緣故。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做“子孫”是出於自願的原則的,“子孫”在那個地域居住則供奉那裡的“境主”,鄉下人搬到鎮上居住就改成鎮上的“公期”/“軍坡”。
這些正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獨特之處,這種隨意性和自願性使海南的“公期”文化具有全中國之最的包容胸懷,其生長的土壤是海南的移民文化。
習俗差異
各地“公期”習俗的差異
海南的“公期”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重儀式,一種是重吃喝。除了少數地區重儀式外,絕大多數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人們乾脆叫“公期”為“吃軍坡”。
重儀式型地區每逢“公期”都要擺案集眾拜祭“公祖”,要進行“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祭神儀式,還有“軍坡戲”,在文昌地區還會“綁戲”,就是請瓊劇戲班到村裡唱戲,富有的村子還會請人唱三個晚上。人們看“公期”得到了視覺聽覺的感官新奇享受。雖也親戚朋友和陌生人集餐,但是吃是次要目的,看才是主要目的。
重吃喝型地區每逢“公期”都要朋友乃至陌生人來到自己家裡大吃大喝一番,並且吃完不看祭神就走人。
海南“公期”習俗的包容性之大也在於此,不管你跟主人有沒有關係,來到你家你就要招待。“來的就是親戚 ”——這就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精髓’。
隨著,近兩年新冠病毒的釋瘧,政府和人民群眾,有效的控制活動的人數和範圍,沒有進行聚餐和大型的祭祀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