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銅鎏金觀音像
遼
高18釐米寬12釐米
觀音頭戴寶冠。冠上有化佛,前額有白毫,面龐圓潤,眉眼清秀,含有笑意。寶繒自肩部下垂,胸飾瓔珞.帔帛纏繞上身,下著長裙。左腿盤坐。右小腿直立,雙手一扶地一置於膝上,呈遊戲坐,姿勢優美自然.是遼代金銅佛教造像中的精品。
此像1981年出土於北圍場。
28.銅觀音像
高23.8釐米 寬12.7釐米
觀音頭戴高冠,冠上有化佛,眉眼清秀,含有笑意。寶自肩部下垂,胸飾瓔珞.披帛纏繞上身,下著長裙。結勘坐。衣飾線流暢。褶皺自然
29.銅可聰造觀音像
明嘉靖六年(1527年)
高23.5釐米寬16.4釐米
觀音結助跌坐,雙手交叉於袖內。面闊而方,雲紋冠前面中央飾化佛,上罩被風 背部刊造像記∶"嘉靖六年□日造,可聰"面闊而方是明永樂年間藏傳金銅佛像的典型特徵,此像繼承了這一表現形式。
30.銅魚籃觀音像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高42釐米 寬14.5釐米
觀音束髮。上身穿右衽衣,衣袖寬大.外覆被帛,下穿長裙.跣足直立在蓮花座上。左手持一籃,籃內有魚一尾。神情與農飾類似一普通婦人。蓮座背後陰刻∶"嘉靖廿四年十二月造。"
魚籃觀音最初稱馬郎婦.後來在民間演變成提魚籃的形象。明代宋濂《魚籃觀音像贊》說∶"陝右金沙灘上,有美豔女子,挈籃鬻魚.人爭欲室之。"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曾親繪魚藍觀音圖,並勒石流傳,魚籃觀音送成為朋期常見的一種觀音造型,涇受信眾的喜愛。
31.銅許早造觀音像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
高24.5釐米 寬12.7釐米
觀音結助膚坐檯座上。施禪定印,戴筒形冠。臺座左側雕鸚鵝、右側雕淨瓶。像背刊浩像記∶"信士許早誠心敬鑄觀音一尊,於家中奉祀。祈保閤家清泰,人丁興勝事。萬曆丁西歲八月吉日鑄。"座背刊∶"南豐鄧洛造"南豐屬於建昌府。即今江西南豐。
32.銅漆金王紀造觀音像
明
高25釐米寬19.5釐米
觀音頭戴寶冠.冠上正中有化佛。前額有白毫。身穿天衣,胸飾嚶珞。雙手施禪定印,結助頭坐。座前有善財和龍女,率兩側有寶瓶和搜獻。背後刻有"匠人王紀,二十三年造"款。
在元期清時期。民間流傳一隻白色鸚哥(鸚鵡)為了孝養它的媽媽,不怕經歷各種危難,其誠意打動觀音,最後跟隨南海觀音到普院山修道習法而得正果的故事。因而在此一時期的觀音造像中,鸚鵡成為常見的母
33.銅鎏金觀音像
明
高36釐米寬24.3釐米
觀音頭上有化佛。眉目清秀,給人靜穆慈祥之感。胸前飾礙路.左手持缽狀物,右手持楊枝,結腳跌坐。
該像既有漢任風格.又有了藏傳佛教造像的影響。
34.銅觀音像
明
高33.1釐米寬23.4釐米
觀音頭上有化佛。眉目清秀、大耳下垂,給人靜穗慈祥之感。胸前飾躞珞,雙手拇指相,其餘四指相疊.做禪定印 結題跌坐
該像既有漢傳佛教造像的風受伯了薏傳佛教造像的影響。
35.銅觀音像
明
高9.2釐米寬6.5釐米
觀音高盤髮髻,五官端莊自然,雙目微睜下垂,一副悲天憫人的神態。右手下垂,左手略翹三指結成環狀。啟覆帛巾.身披天衣,內著裙,裙腰至胸。衣紋流暢生動,衣襬覆地。露右足。左腿盤地,右膝支立,呈遊戲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