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夏。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取得重大勝利後,偉人毛澤東興奮地填詞《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詩詞品賞
上片突出地展現了紅軍壓倒一切敵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側面烘托和正面描繪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活靈活現地體現了紅軍戰士勇猛頑強、所向披靡的戰鬥作風。“白雲山頭雲欲立”,奇峰聳立,氣勢磅礴。“白雲山下呼聲急”,寫山下敵人大敵壓境,步步緊逼。“枯木朽株齊努力”,創造性地化用古語,說明革命根據地人民連老弱病殘都投入了對敵人的鬥爭。“槍林逼,飛將軍自重宵入。”“飛將軍”原指漢代名將李廣,毛澤東藉此讚美黃公略及其率領的紅軍行動迅速、勇猛善戰。描繪紅軍從白雲山上像猛虎一樣向敵俯衝猛攻,像飛將軍從天而降,出奇制勝,使敵軍兵敗如山倒。詩詞運用寓情於景的擬人化藝術手法,渲染和烘托出緊張而又激烈的戰鬥氛圍同時,襯托出革命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的氣勢、奮勇殺敵的威猛。
下片以氣勢磅礴的文筆,幽默浪漫的情調,概括了第二次反“圍剿”戰役中“圍剿”和反“圍剿”的拼搏,以紅軍戰士與人民群眾的勝利告終,以反動派軍隊的慘敗而告終。“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形象地描繪了工農紅軍長途進擊、一鼓作氣,連戰皆捷的英雄氣勢。“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反動派在傷心抽泣,但無回天之力。“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方法,黔驢技窮,一敗塗地。偉大詩人毛澤東筆調幽默且無比辛辣,革命浪漫主義手法極為傳神,詩詞采用對比手法,大筆寫意與工筆描繪結合,嘲諷了敵軍的狂妄愚蠢,歌頌了工農紅軍的勝利輝煌。
創作背景
1931年2月,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採取“穩打穩紮,步步為營”的方針,組織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大規模“圍剿”。3月下旬,國民黨軍18個師、3個旅、3個航空隊共20萬人,分別在雲都(今于都)、贛州、興國、萬安、泰和、吉安、吉水、永豐、樂安等地集結完畢。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以少數兵力在蘇區北部邊緣配合地方武裝監視國民黨軍,主力於3月下旬,由永豐、樂安、宜黃、南豐以南地區南移至寧都、石城、瑞金地區,加緊進行反“圍剿”的各項準備。蘇區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組織、動員人民群眾進行堅壁清野和支援紅軍作戰。在此期間,中共蘇區中央局對反“圍剿”的方針和紅軍作戰方向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舉棋不定之時,毛澤東則堅決主張繼續採取誘敵深入方針,把敵人引到蘇區內,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粉碎敵之“圍剿”;並提出先打較弱之敵王金鈺部,然後向東橫掃,在閩贛交界之建寧、黎川、泰寧地區擴大蘇區。最後,中共蘇區中央局採納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紅一方面軍首長按預定計劃,決定趁該敵脫離其富田陣地的極好時機,集中兵力殲敵於運動中。16日,經一晝夜激戰,將其大部殲滅於富田、東固之間地區,取得首戰勝利。接著向東橫掃,終於,紅軍粉碎了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