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傳統上,一般都是從觀察、考察“人”的角度來解讀,也就是說這是孔老夫子識人的方法,我們就先來看一下一般的解讀,大致的意思是說,看一個人為了什麼做事情,觀察一個人做事情的時候採用的方式方法,考察一個人安心於做什麼事情。那麼這個人哪裡能夠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呢?這個人哪裡能隱藏自己的真實面目呢?
這麼解讀,不能算是錯,但是過於武斷的斷定視、觀、察的物件就是一個具體的人,這是很值得商榷的。而且,基本上把“其所”這個關鍵詞給模糊過去了。《為政》的第一章裡的“居其所”,很多人也都直接解讀成了“處”、“位置”的概念,實際上這都是沒有明白“其所”這個詞的含義,如果大家仔細查一下《論語》、《家語》當中的“其所”的用法,就會發現,這不是一個連線詞,而是有很豐富的含義的,簡單的說,“其所”指的就是我們要觀察、考察的物件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就是指的這個要考察物件的全部。這麼說大家可能不是那麼好理解,我們可以先打個比方,比如我們在說“我”的時候,他的內涵和外延是非常豐富的,既指代我們的身體,也包含我們的思想,內涵是界定,也就是界定“我之所以為我”的那些要素,而外延包括了“我”這個概念,也包含了“我”引發的一系列的外延的理解和應用。
這一章的斷句,應該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個“視”其實指代的就是我們的認知能力,包括我們的眼睛、耳朵以及身體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我一直說的,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全息的資訊接收裝置,這裡的“其所”指的就是我們要認識的物件,這個物件既可以是客觀世界,又可以是社會,還可以是“我們自己”,也可以是“具體的人”、“具體的問題”,這個“以”不是太好理解,很多人把這個“以”解讀成憑藉,也就是動機、原因、因由這個含義,實際上,“以”最初的字形是倒著的人,指的是剛出生的嬰兒,而“出發點”這個含義就是從這裡逐步演變來的。但是,“以”的本意更接近於是結果,如果說我們要考察的物件是一個社會,或者說一個具體的問題,那這個“以”指的就是社會的現狀,具體問題的結果或者說狀態。所以,這個“視,其所以”指的應該是充分運用我們的認知能力去觀察、掌握問題的現狀相關的最大限度的資訊。搞清楚了“視,其所以”,“觀,其所由”相對來說就比較好理解了。觀,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觀,我們要從《易經》的觀卦入手,我們可以一起看一下觀卦的彖辭和象辭,彖辭說“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象辭說“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個“觀”,其實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反覆覆的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這個已經要有我們的思維能力的介入了。這裡的“觀,其所由”的“由”,簡單的理解就是由來、路徑,也就是造成當時當下這個結果的狀態,或者說問題的來龍去脈,這其中包含了豐富、複雜的因果關係,或者說是規律。
接下來的“察,其所安”,這個“察”,簡單的說就是經過“視”、經過“觀”之後,我們思維、思考的結果,也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大腦中形成的當時當下的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個安的含義更接近於“安置”的意思,也就是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後邊的“人焉廋哉”的廋,很多人很容易直接看成是胖瘦的瘦,這個字的本意是“就山崖作成的房子”,延伸的含義是“隈曲處”,簡單的說就是彎曲的地方的意思,這裡引申出來的含義就是人的思想不通達。簡單的理解的話,就是說,我們對於要認識的,要考察的物件,經過“視”、“觀”、“察”這三個步驟之後,也就是我們搞清楚了事情或者說問題的來龍去脈,思想怎麼可能還會不通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