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經歷了一些商業專案收購、以及用商業專案作為抵押融資合作開發的情況,由於每次自己跑現場調研,隨後都需要等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作為價值參考。
結合幾次評估機構出具的報告,想和大家簡單聊一聊商業評估、市調一般都關注些什麼點,希望能有助於大家快速判斷商業價值,為合作談判打個底。
商業專案評估市調,一般可以從專案區位、主體本身、權益情況和品牌優勢等四方面進行。
作為地產人,應該都聽過“地段!地段!地段!”這句話,專案所處的地段就是該物業的價值基礎,所處地段越核心,繁華程度越高,商業地產價值越高。
區位包括位置、規劃定位、所屬商圈、四至、與周邊重要配套的距離、臨街臨路狀況等等。
譬如專案是處於商務區還是商業居住混合區,所屬商圈的基本功能、定位、檔次、商業氛圍、交通、流量等等。
這些都可以結合當地的城市規劃,發展方向、交通路網來進行判斷分析。
1、建成時間
建成時間涉及到建築物的剩餘可使用年限、折舊攤銷、維護維修費用。
一般來說,建成時間越早,建築物樓齡越長,折舊攤銷及維護維修的費用也會越高,那建築物相應剩餘的價值也會降低。
2、建築結構
建築結構一般分為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等。由於不同建築結構的造價成本不同,因此會影響到建築物價值的評估。
對於商業地產專案來說,混合結構和鋼混結構的建築較多,鋼結構比較少;
建築結構有的透過現場調研可以觀察到,但有的也不好判斷,我們可以透過不動產權證載資訊,或者交易中心的登記資訊中進行核查。
3、空間佈局
建築內部空間設計佈局,決定了商業內部人流動線。
譬如出入口的位置,是在建築物內部還是臨街,都會對商業地產的經營產生影響,進而也會影響到其價值。
另外,大型商業物業一般都需分割出租,且不同經營業態對面積有不同的要求,如百貨商店的經營面積一般需5000㎡以上,超級市場500㎡以上,而一般的臨街店鋪僅為幾十平方米。
內部空間能否靈活分割,對其業態規劃、後續運營收益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4、樓層
通常狀況位於底層的商業用房價值要高於其他樓層的商業用房。
根據估價實踐,大型商業大廈二層的價格可能是底層價格50%-80% ,三層為底層40%-60%。
然而對於一些社群內的商鋪,二層價格可能只有底層的35%-50% 。
一般評估2層、3 層和 4 層時,分別取1層的 70% 、60% 、50% 。
但是如果有自動扶梯上下,首層商業用房與其他層商業用房的價格差距將大大縮小。
這個主要根據現場勘查的情況,各樓層的便捷程度以及樓層差異對人流的影響程度來判斷。
5、淨高、開間、進深
不同業態對於淨高、開間、進深要求不同。
一般情況下:社群商鋪首層層高宜小於或等於4.8米,不得超過6m,其它層商業設施層高宜小於等於4.2m,不得超過5.1米。
商業地產層高太低會比較壓抑,不利於對外經營吸引顧客;如果層高太高,建築成本會提升,且會降低實用率。
而開間進深比1:2~3:10之間是合理區間,通常3:5的開間進深比例對於一般業態來說是比較有利於經營的,最接近黃金比例0.618,最大進深最好不超過15米。
例如:
商業物業外立面、內部公共空間的裝修;設施裝置,如電梯、空調、通風、消防系統等都會影響商業房產價值。
專案權益情況調查包括稽核權屬人基本資訊,所有權及使用權,是否有進行抵押或存在其他限制情況,當前租賃情況等資訊,並對專案合法合規性進行調查。
權益情況可以先與關聯方進行訪談了解,然後利用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企查查、啟信寶、天眼查進行搜尋核實;
此外也可以在現場跟物管人員、商鋪租戶等進行諮詢瞭解;物業的抵押或其他特殊限制,最好也去當地政府不動產權登記中心現場進行核實。
關於專案收益的情況,主要是實地調查下不同業態商鋪的租金、租約時長、空置率等來判斷其每月或者每年的現金流量;
也需要同時瞭解周邊相同級別、相似規模的商業專案,以便於進行比對。
品牌優勢,包括開發商本身品牌及商業運營團隊的品牌。品牌在業內知名度,管理團隊的運營能力,對於未來經營收入有著較大的影響。
一個好的商業品牌,可以為物業增加不少的附加價值,譬如萬達、新城吾悅、華潤永珍城等等。
在現場考察專案時,可以透過觀察商業專案的商鋪入住率、業態分佈是否合理、入駐品牌知名度,動線及人流量等情況,側面瞭解管理團隊的運營能力。
總的來說,商業專案市調可從這幾個點出發去進行實地考察,當然,在出發前我們也需要先對專案有基本的瞭解,做好相應的資料準備,這樣出去市調才能事半功倍。
一家之言難免會有所缺漏,歡迎大家補充討論。
來源:牧詩地產圈(id:mrthinkers),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