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姐微信聊天。老姐說,昨天發生個傷心事兒。老姐性格張揚外放,用她的話說,就是“肆意橫行”,世間少有不開心的,更遑論傷心事。沒想,還是因為閨女,而且因為閨女的一件小事。
老姐在繪畫上是頗有天分的,女兒也很有些造詣,小小年紀就畫得不錯,而且樂於堅持。昨日,倆人跟著繪畫老師出門寫生。面對寺廟一顆古樸蒼勁的樹,閨女憑自己的心意著墨。畫未成,老姐便有些不甚樂意,嫌閨女構圖不佳,還畫得慢,被閨女截住:本來就是要畫成這樣的,你就不要說了,你又不懂!
“你又不懂你就不要管了,我是不是原來也這麼說過我的父母,原來這句話這麼有殺傷力。到底還是到了這個時候了,瞬間無力的老母親一天曬太陽看壁畫的快樂都沒有了,容我休息恢復一下元氣。”老姐想起昔日年少輕狂時面對的父母,又想今日被閨女嫌棄的自己,瞬覺自己是不是老了,一時怔忡,萬箭穿心。最後,只敢默默整理下心情,發個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做個記錄。
我安慰老姐,十來歲的孩子,最是有大主意的時候。沉住氣,彆氣餒,往前看,還有二十年的叛逆期呢!
老母親的脆弱憂傷,攤在飯桌上講,笑中帶淚。
年齡越大,見過的人越多,越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有氣場關係的。有些人之間,也許生來就不融洽;而再有些人,則一見如故。同時,這個氣場是動態調整的,一如我們和子女之間不斷變化的相互關係。
小孩子成長起來,十歲一個征程。頭十年裡,父母是廣闊天地,孩子心中唯有崇拜,母慈子孝,甚是和諧;十歲至二十歲間,以為看到更遼闊的世界,心思漸長,越發有自己的主意,便開始叛逆;二十歲後,天地間大有可為,父母不過是身後盛放不下夢想的家鄉,僅是自己落腳歇息之所。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便很難再透過對他們的說教乃至指責來引導或塑造他們。私以為,與孩子的相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營造自身獨特的氣場,就像質量與密度更大的地球自然地吸引著月球成為自身的衛星一樣,對孩子形成正向的吸引力,如此,你的言傳身教才有物件。
人總是被比自己更優秀、更豁達、眼界更寬廣的人所吸引。我們看影片、聽演講、參加培訓,宣講嘉賓總是有一連串的頭銜、業績、經歷做背書的,我們方樂意聽君一席話。想來,孩子也是一樣。十幾歲後,他們希望看到的父母,一定不是動輒長篇大論講道理之人,青春熱血,他們更喜歡一個有趣的靈魂。
二十年前,七零後說八零後是獨一代沒有擔當;十年前,八零後嘲笑九零後二次元;現在,九零後瞧不上零零後的yyds。但其實,每一代人都堅強地成長起來,而且,也都擔起了一個時代的歷史使命。自以為的獨特出眾,不過是每一代人都有的童年濾鏡而已。
所以,為人父母,育兒還是先育己。哪怕人到中年乃至老年,我們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放下想要倚老賣老的身段,和幼兒一樣,保持開放的心態,依舊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敏銳的好奇心,找尋到生活的熱望。如此,不論是孩子的青春期、成年期,我們都能跟上他們的思想與步伐,從容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