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衣曉峰
用藥錯誤對於孩子來講是非常危險的,其發生率約為成人的三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統計資料,全球每年有千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2∕3 死於用藥不當。我國人口基數大,兒科疾病佔所有就診人數的 20%,同時也是安全用藥隱患的重災區,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新生兒更高達24.4%,不合理用藥佔比為12-32%。早在20年前,著名的《美國醫學雜誌》就給出了“用藥錯誤中高達19%的案例是可以預防的”結論,隨著醫院藥學的不斷髮展和人們安全意識的日益提高,這個資料在持續向好,說明兒童用藥的科學干預能夠有效防範危險的發生。
黑龍江省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滕海龍告訴記者,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身體各個器官的發育尚未成熟,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其用藥的合理性及服藥方法亦有差異。因此,藥師在兒童用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顯。滕海龍介紹,目前上市藥物品種繁多,許多藥品廣告及說明書誇大治療效果,副作用書寫不詳,經常造成不合理用藥,甚至出現用藥後不良反應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何正確指導患兒用藥,避免踩坑,讓患兒承受最小的用藥風險,獲得最大的療效,以期達到安全、有效、經濟、適當的合理用藥要求,滕海龍主任認為,這個話題值得持久關注。
針對臨床常見的兒童合理用藥問題,滕海龍主任藥師總結了以下幾方面注意事項,提請廣大家長給予重視——
一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次數對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滕海龍提示,作為感染最為多見的病因,區別細菌或病毒感染往往至關重要,嚴重細菌性感染必須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否則可能使細菌感染加重,發展成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後果。要注意的是,極少會出現細菌和病毒同時感染的狀況,絕大多數患兒不需要“抗生素+抗病毒藥”同時並用。如確需採用抗生素治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時間,至少應用5-7天(如阿奇黴素具有特殊半衰期,可用3-5天,但因為這類藥物有心臟毒性,尤其有心臟基礎疾病的患兒要避免使用),把細菌徹底殺死,避免耐藥細菌的產生。
滕主任告誡,不是越高階、越貴的抗生素越好用,如果懷疑細菌感染,可配合醫生進行血、尿或細菌敏感性檢查來明確病因,針對不同細菌感染,選用藥效相對較強的抗生素;同樣,不管孩子的症狀有多相似,如果沒有醫生的建議,千萬不要重新使用以前用過的抗生素。自作主張給孩子開藥的風險是:毀掉好的細菌,甚至是對免疫系統有用的細菌,而讓那些耐藥菌趁機作亂,大舉進犯。特別是在兒內科,抗生素不提倡用作預防感染,因為這樣做並不能取得任何療效。
二是不可濫用抗病毒藥物 滕海龍指出,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因此無需藉助抗病毒藥物醫治普通感冒,過度服用抗病毒藥物可明顯增高相關不良反應的機率。有些複方感冒製劑的組分中加入了金剛烷胺,此藥僅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效果,但對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冠狀病毒並無“影響力”。不少家長沒弄懂複方感冒藥成分,往往同時給患兒服用2種以上的複方感冒製劑,這會導致偽麻黃鹼、鎮咳藥(如右美沙芬等)、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酮替芬等)等成分的重複用藥、超劑量用藥,不但不能縮短病程,反而容易增加藥物不良反應,是兒童用藥安全的重要隱患。滕主任說,治療症狀繁多的感冒,最好選擇含單一成分的藥物,這對於降低藥物副作用是有益的。
三是要正確選擇退熱藥 滕海龍告誡說,首先是否應用退熱藥需要專業醫師的判斷,盲目自行用藥不利於疾病的控制。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是兒童最常用的退熱藥,一般口服或直腸給藥;布洛芬製劑(如安瑞克)與對乙醯氨基酚一樣,副作用少,是兒童退熱的一線用藥。需要指出兩點,二者只可選其一,交替選用上述兩種藥物,目前臨床尚沒有聯合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資料,藥師不推薦。另外,大部分感冒藥中都含有退熱藥成分,如果沒有醫師或藥師指導,不可隨意採用“感冒藥+退熱藥”方案,以免釀成藥源性肝損傷的嚴重惡果。
四是理性看待“灌腸治療” 灌腸治療在一些地區很流行,家長認為孩子灌腸比靜脈輸液少受罪、更安全,醫生說灌腸操作簡單、方便實用、效果好。藥學研究證實,栓劑塞入距肛門口約2釐米處,可使給藥總量50-75%的藥物避開藥物的“首過效應”。滕主任解釋說,首過效應,亦稱“首關效應”或“第一關卡效應”,是指某些藥物口服後透過腸粘膜及肝臟滅活代謝後,進入體迴圈的藥量減低、藥效下降的效應。有些藥物幾乎無代謝作用發生,有些則在胃腸壁或肝臟內被廣泛代謝、消除,發生首過效應。因給藥途徑不同而使藥物效應產生差別的現象在治療學上有重要意義,如直腸給藥、注射、皮下或舌下給藥可免除首過效應。
據有關文獻報道,幼兒灌腸時的肛管插入深度,往往從3-4釐米到15-25釐米不等,滕主任認為,直腸給藥的主要目的是免於肝臟首過效應,這種灌腸方式由於給藥位置過深,並不能減輕藥物可能帶來的神經、血液、心臟、肝臟、腎臟等損害,雖然避開了藥物對胃和小腸的刺激,但可能潛藏藥物對直腸、結腸的傷害,存在安全隱患,應慎重選擇。
五是正確服用治療腹瀉的藥物 滕藥師強調說,用藥與否不取決於患兒大便性狀和排便次數,而是需要確定腹瀉的原因,如果是細菌感染所致,首先要用抗菌藥物;如果需要吸附類藥物(蒙脫石)和微生態製劑(四聯活菌等)聯用,建議先服用蒙脫石散,以將胃腸道內的細菌、病毒和毒素吸附掉,對腸道徹底“清掃”後,再佐用微生態製劑,糾正菌群的紊亂,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兩者用藥間隔至少在2小時。若上述三類藥物共用,應先用抗菌藥物,再用蒙脫石散,最後使用微生態製劑,其用藥順序和間隔時間決定臨床效果,切不可自作主張,隨心所欲。
六是注意牛奶和一些藥物的相互干擾 滕海龍表示,大部分抗菌藥物不宜與牛奶同服,如大多數喹諾酮類藥物(不推薦兒童服用)不易吸收,抗菌效果嚴重“打折”,致使藥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但阿莫西林、頭孢羥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洛、克拉黴素、羅紅黴素、米諾環素可與牛奶同服)。與此同時,牛奶中的蛋白質容易與乳酸鈣、葡萄糖酸鈣、葡萄糖酸鋅等常用的鈣、鋅製劑形成凝塊,既破壞吸收,還會削弱血藥峰濃度,且加重胃腸道負擔。不僅如此,牛奶中的磷也易使鐵劑沉澱,不利鐵元素吸收,干擾療效。
最後,滕海龍主任藥師提醒廣大家長,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是一門極其專業的學科,因為合適的劑量資料及用藥指南始終在逐步完善的路上,家長一定要聽從醫師和藥師的指導,切不可盲目服藥,以免貽誤治療時機,引發不良後果。再者,一定要選擇最適合的藥物劑型,不宜隨便攝取成人用藥物,一方面藥物劑量不好折算,二是容易帶來不良反應。
滕海龍主任藥師簡介
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藥學系,現為牡丹江心血管病醫院(黑龍江省唯一的三級甲等心血管病專科醫院)藥學部主任,主任藥師,執業藥師。曾任原黑龍江省衛生廳醫療質量管理藥學評委,牡丹江市醫療質量專家組藥學評委,獲得黑龍江省醫療新技術二等獎1項,發表國家、省級論文6篇,是牡丹江地區抗菌藥物治療學、藥事管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