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也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以及徐晃。《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在曹魏建立的過程中,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人,無疑立下了赫赫戰功,並獲得了官職和爵位上的封賞。那麼,問題來了,曹魏五子良將,誰的官職最高?誰的爵位最高?
官職排序:從高到低
一、張郃(徵西車騎將軍)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漢末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再次出祁山,對陳倉發動猛烈進攻。曹叡派驛馬召張郃到京師,還親自到河南縣城,設定酒宴為張郃送行。
曹叡派遣三萬士兵以及武衛、虎賁兩營的勇士護衛張郃,還問張郃:“等將軍到了前線,諸葛亮會不會已經佔領了陳倉?”張郃知道諸葛亮孤軍深入,不會攜帶太多的糧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說:“估計臣還沒到前線諸葛亮就已經撤走了。臣屈指計算,諸葛亮的糧草支撐不了十天。”張郃晝夜行軍到達南鄭,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詔令張郃回師京城,任命他為徵西車騎將軍。
對於張郃擔任的車騎將軍,在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在地位上已經接近三公,比如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后,就將張飛冊封為車騎將軍。並且,如果不是在公元231年陣亡的話,張郃的官職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二、張遼(前將軍)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張遼被冊封為前將軍。曹丕又分封其兄張汛(或作“張泛”)及一子列侯。同時,曹丕賜給張遼的帛多達千匹,谷多達萬斛。
對於張遼擔任的前將軍,屬於四方將軍的官職。按照東漢時期的武將官制,四方將軍的地位要低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也即這同樣是一個地位較高的官職了。比如蜀漢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生前最高的官職也是前將軍。
三、樂進(右將軍)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侯國(今河南清豐)人。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後來,曹操對樂進施行了最後一次的封賞:因為樂進在數次作戰中有軍功,所以分了五百戶食邑封給樂進的一個兒子作為列侯;樂進本人升遷至右將軍。(當時,以右為尊)。
雖然四方將軍的品級是一樣的,但是,這四位將軍的排名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也即順序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
四、徐晃(右將軍)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冊封徐晃為右將軍。由此,雖然徐晃和樂進,生前最高的官職都是右將軍。但是,樂進獲得這一官職的時間,要明顯早於徐晃。
五、于禁(左將軍)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泰安寧陽縣磁窯鎮西太平村)人。漢末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對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以鍾繇為相國。于禁也在後來遷為左將軍,假節鉞。
爵位排序:從高到低
一、徐晃(陽平侯),張郃(鄚侯)、張遼(晉陽侯)
對於徐晃、張郃、張遼來說,都獲得了縣侯這一爵位。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主要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這四個檔次,也即縣侯已經武將能夠獲得的最高爵位了。畢竟,公爵在當時比較罕見的,甚至有僭越的意思,比如曹操稱魏公,甚至還遭到了荀彧的反對。
二、樂進(廣昌亭侯),于禁(益壽亭侯)
最後,對於樂進、于禁來說,則是亭侯的爵位,這在爵位上,要明顯低於另外三位。綜上,在曹魏五子良將中,最後去世的張郃,不管是爵位還是官職,都實現了領先。反之,樂進因為去世較早,于禁因為投降關羽,這導致他們沒能獲得更高的官職和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