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命官才配叫“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這個詞,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出處。在古代,想知道對方官大官小,看一眼衣服上繡的是什麼就行。衣冠禽獸的典故得追溯到明朝,明朝判斷官員等級,看衣服上繡的圖案就明白了,這有點類似咱們現在軍服的星星,星星個數越多,等級越高。在明朝,為了清晰體現官員級別,所以文官衣服上繡的是飛禽,武將衣服上繡的是走獸,這也便是衣冠禽獸的出處。
不僅如此,這飛禽和走獸它還是有等級差別的,比如說,一品文官繡的就是仙鶴,仙鶴是我們中國古代文化中一個很神聖的飛禽,它代表著長壽,也代表著一種永恆,甚至是貞操。九品文官身上繡的是鵪鶉,這就顯示出了級別的不同了,鵪鶉就很普通的一種鳥類。
武將也是,身上繡的走獸也是有級別的。比如一品武將繡的是麒麟,麒麟不是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動物,但它地位高貴,被稱為祥瑞之獸,所以衣服上繡的是麒麟,就說明此人是武將級別裡地位最高的。第九品武將身上繡的是海馬,海馬跟鵪鶉一樣,也是一個非常大眾化的普通動物,所以級別也是最低的。並且,不僅飛禽走獸會有等級的差別,這顏色也有區別,1到4品是大紅色,5到7品是青色,就是一種較為深一點的藍色,8品、9品就是綠顏色了。
官服和官場位置直接掛鉤
為什麼在文官和武將身上繡不同的動物?不同的級別中還要有不同的顏色呢?
為了分清楚等級!
其實這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禮儀規範的一種需要。比如朝廷要聚會了,皇帝聚集滿朝文武或者各種級別的官員在一起開會,不能擠成一團,得要排一個“座次”當然這個座次不是指真的坐著,古代上朝得站著,大家站立的位置就是根據衣服上的圖案決定的:一看身上繡上的是飛禽,要站在左邊,繡的是走獸,那就站右邊,這就分開了,文武百官各站兩排。
那文官如何排列順序呢?先按顏色:大紅站前邊,中間是藍色,後面是綠色,這不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排開了,然後再根據動物的圖案,或飛禽或走獸的級別整齊排開,你該是什麼級別,站什麼佇列,就一目瞭然,就很容易知道自己該站什麼位置。
為何變成了貶義詞
衣冠禽獸本來是個褒義詞,衣冠禽獸的本意指朝廷命官,這些人都是要上朝廷的,是要見皇上的。那什麼時候變成了貶義詞了?這還是跟明朝有關,到了明朝中後期,無論是地方官還是朝官,政治都太腐敗了。任何朝代一開始腐敗,官員對百姓這態度就不一樣了,不但貪腐而且魚肉鄉民,橫徵暴斂,這行為呢,就跟禽獸一樣,所以百姓將其稱為:穿著人的衣服,行為卻跟禽獸一樣!衣冠禽獸從此就開始淪為罵名,這個罵名漸漸又形成了傳統,後來辭海中都收錄了,這衣冠禽獸就成了貶義詞了,但它的出處還真的是個褒義詞,詞語的變化真的跟歷史發展是有關係的。
所以,以後有人再說“xx是衣冠禽獸”,把這個故事先講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