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書法,存在一些“弊端”,這是因為受到了明朝大書法家沈度以及董其昌等人的影響,形成了一種呆滯生硬的館閣體,看上去工工整整,可卻少了書法的本來面貌,也就是藝術性。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很多人都受到了館閣體的影響,不過也有不少人打破了束縛,直接晉唐,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宗師。
徐元禮,晚清時代浙江桐廬人,字淞橋。嘉慶18年拔貢,為官知縣。
徐元禮雖然是一個不出名的小縣官,可他的書法在清朝名氣不小,他與另一位書法大家郭尚先齊名,是讓那些小國如朝鮮、日本紛紛花重金購買書法的物件。
而徐元禮傳世最為精彩的一幅書法,當屬楷書《吳氏重修草堂記》。
這卷《吳氏重修草堂記》已經達到晉唐時期的水準,是學習晉唐書法的一座重要橋樑。
這卷書法的內容,是徐元禮的一位姓吳的好友,重新修繕房屋,徐元禮為其寫的一篇記。
這幅書法,晉唐書法風韻很是濃郁,有著顏真卿顏魯公的寬博疏朗之感,又有著歐陽詢楷書的嚴謹端莊之風韻。
縱覽全篇,運筆沉穩,點畫之間穿插精妙,風姿俊逸,神采飛揚,每一個字都精妙無雙,已經是不拘泥於框架之中,達到了隨手一揮,便是一幅經典之作的“超神之境”,絕非是館閣體這種呆板的書體能比的。
晉唐時期的書法風韻也就是如此這般,可以說徐元禮的書法水平已經達到了晉唐書法的層次。
書法界常言,學習書法要懂得“取法乎上”,書法家董其昌曾說過“書不學古人必墜惡道”,書法家王鐸也說過“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而徐元禮的這幅楷書《吳氏重修草堂記》已然具備了晉唐書法風致,是當代人學習晉唐書法的上好範本,更是書法史上的一場盛宴。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就將清朝縣官徐元禮這幅傳世經典楷書作品《吳氏重修草堂記》進行高畫質複製,字字與真跡一模一樣,以便於大家學習臨摹和收藏。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