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020年,全國銷售金額增長率持續下降,全國銷售套數增長率也持續下降;
2006年-2020年,全國平均套均總價增長率持續上升。
1、以規模增長帶動業績增長的模式,會越來越難,不是說做大規模不對,而是說僅僅做大規模是不足以抵禦風險,大而不倒只是想象。
2、房子確實越來越貴,購房門檻越來越高,事關民生,房住不炒的嚴控政策很難有鬆動。
02 宏觀趨勢
2006年-2020年,全國城鎮人口增長率持續下降,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也持續下降;
2006年-2020年,全國建成區面積增長率持續上升。
1、人口的城鎮化增速在下降,人均財富增速也在下降,機會還在細分市場裡。
2、城市還在擴張,建設用地的緊缺會得到緩解,風險在高地價裡。
03 地產投資邏輯
主要看“錢”,其次看“地”,最後才是看“人”
將市場增長率與宏觀增長率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與房地產市場增長最相關的是M2的增速,也就是貨幣發行量,其次是建成區面積的增速,也就是城市擴張速度(基礎設施投資),最後才是各類人口相關的增速。
1、與其研究人口,不如研究貨幣政策和貨幣流動。
2、研究規劃利好,既要對城市擴張方向有預判,也要有全域性視角,所謂風水輪流轉。
04 小結一下
1、中國房地產過去十五年的發展,是資金推動下的發展,也是房地產貨幣化金融化的過程。
簡單來說,中國房地產是個貨幣現象。
展開來講,貨幣現象的產生,是因為過去十五年,我國處於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三期紅利疊加的大發展時期。
全球化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美元資產,提高了國內基礎貨幣的發行量。
工業化擴張讓我們有了更多生產裝置和交通配套設施的投資需求,為基礎貨幣加了一次槓桿,放大了貨幣發行量。
而城市化又把人聚集到一起共同生活、生產、消費,產生了許多城市基礎建設投資需求。
再加了一道槓桿,伴隨嬰兒潮人群購房潮的興起,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行業,各種以土地和房子為抵押的信貸又幫著加了一道槓桿。
2、先來看看M2的增長情況,2007年M2總量40.34萬億,2020年總量218.68萬億,漲幅442%。
再來看看建成區的增長情況,2007年全國建成區面積3.55萬平方公里,2020年全國建成區面積6.26萬平方公里,增幅76.5%。
3、那麼,房價到底有沒有跑贏貨幣發行速度?
深圳,2007年房價10998元/㎡,2020年房價70308元/㎡,房價漲了539%;
蘇州,2007年房價7283元/㎡,2020年房價29190元/㎡,房價漲了301%;
重慶,2006年房價4307元/㎡,2020年房價12492元/㎡,房價漲了190%。
與大家想象的不同,深圳房價很瘋狂,但也只是小幅跑贏M2,感覺還不錯的蘇州明顯跑輸M2,近期市場火爆的重慶更是大幅跑輸。
4、也就是說,雖然感覺上,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時間很長,區域性地區上漲幅度也很大,但從資料來看,房地產的擴張速度並沒有超過貨幣擴張的速度。
房地產行業即便受定向枷鎖政策調控,依然有較為穩固的發展基本盤,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貨幣發行量還是會持續增長,這也確保了房地產行業依然有較好的增長空間。
可以預測,2019-2029年年均銷售金額可以保持在20萬億。
05 調控政策的根
M2和GDP
當“GDP同比—M2同比 > 0”,意味著經濟景氣度高,3-6個月後就可能收緊房地產調控,防止泡沫化;
當“GDP同比—M2同比 < 0”,意味著經濟景氣度差,3-6個月後就可能放鬆房地產調控。可以回看過去15年地產發展的變化——
· 2005年三季度GDP同比和M2同比差值跌破0,房地產調控逐步放鬆,
· 2007年三季度經濟過熱,房地產調控開始收緊,
· 2008年遇上次貸危機,出現一波小型危機,
· 2009年開始放鬆調控並放水救市,
· 2010年三季度經濟恢復,
· 2011年趕上歐債危機,又出現一波小型危機,房地產調控再次放鬆,吸取四萬億經驗,開始溫和放水救市,實現了一波從2011年到2016年的樓市小牛市,這期間造就了不少黑馬開發商,也訓練出了一大批高週轉思維的職業經理人,
· 2017年開始收緊調控,全面牛市結束,
· 2018年房地產調控進入新階段,中央定原則“房住不炒”,地方有彈性“一城一策”,
· 2020突發新冠疫情,應對得當,於是,2021年一季度,GDP同比和M2同比差值不僅突破到0以上,而且看這個差值,甚至超過了2007年經濟過熱時候的水平,所以對於最近的調控收緊,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1、經濟快速反彈的趨勢並不能持續,降準依然是大機率事件;
2、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壓力很大,物價上漲壓力也很大;
3、整體環境類似美國1970-1980年,理論上,出現滯漲是大機率事件,但有了前人的經驗教訓,我們已經知道,要治住“滯漲”,一方面是要降準,確保貨幣數量充足(1920年代教訓),另外一方面是不能加息,確保貨幣價格穩定(1970年代教訓),所以,宏觀調控政策就只能選擇定向降準和定向加息;
4、總的來說,降準放的水不準進房地產行業,而且要對房價泡沫抬頭的城市的房貸進行定向的加息。
06 機會在哪
也就是說,從行業規模來看,年銷金額20萬億的市場,依然大有可為。
從宏觀經濟大環境來看,政策嚴控依然是主基調,不僅不會放鬆,且會持續收緊;
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在熱點城市,麵粉比“麵包”貴將是常態,但即便如此,也需要認識到,以前企業不論拿到什麼麵粉,其實都是做的饅頭,小饅頭五毛,中饅頭一元,大饅頭兩元。
如果企業可以真的學會做麵包,那麼就會發現,同樣是麵粉,搭配不同輔料和手藝,麵包的價格其實跨度很大,鹼水面包八元,肉鬆麵包十二元,香濃手撕包十六元,法式可頌二十四元。
機 會 一 :
以客戶為導向,做對定位,做好產品。
在商品房擁有率高的城市,堅決以產品領先來佔領改善高階市場,在商品房擁有率低的城市,堅決以成本領先來佔領首置、首改市場。
我們統計了97個城市的資料,用“商品房套數/家庭數”得出“商品房擁有率,結果如下:
到城市擴張的方向裡尋找機會,不要迷戀成熟的城區,也不要害怕現狀的郊區,因為中國的城市空間,還遠遠不足以支援更多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
我們把配套成熟的城市空間計算了出來,用紅色代表城區。
大家可以看到,即便在長三角(包括江蘇、浙江),也就上海城市空間比較充足,其餘所謂崛起的各種新一線,城市建設嚴重不足。
1、房地產是貨幣現象的典型代表,如果想研究市場,最好是研究“錢”,而要搞清楚“錢”就要搞清楚產業;
2、不是宏觀調控政策主導市場走向,而是市場走向在推動各種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如果想研究調控,最好是研究市場週期,也就是研究市場泡沫化的規律;
3、客戶導向無疑是房地產企業突圍的好幫手。
所謂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就是堅定相信薩伊說的,“供給創造需求,需求推動經濟發展只是結果,不是原因”。
積極從“在合適的土地上,為合適的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升級迭代為“在可以買到的土地上,為可以爭取到的最有支付力的客戶,提供獨一無二的高價值產品”;
4、做好城市研究,積極下沉,為廣大還沒住上商品房的普通人,提供優質產品;
5、住宅市場依然大有可為,不要盲目轉型換賽道,應該圍繞住宅這個核心產品,不斷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做深,將一部分利潤投資到“城市服務配套建設能力”的發展上,或許可以實現1+1=10。
來源:禾略(ID:helue_China),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