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看到的校牌、報頭、刊名採用毛主席墨跡的,大概有3種情況,第一種是專門請託毛主席親筆題寫的;第二種是採用“集字”方法使用毛主席的字型;第三種是直接使用毛主席在書信、批示、文章中書寫過的地名、校名、刊名,作為名牌、刊頭。這3種情況,哪一種藝術效果最好?我想結合兩本文學刊物使用刊名墨跡來談。
這兩本刊物指的是《人民文學》和《詩刊》。刊名使用的墨跡屬於第三種情況。
《人民文學》1949 年創刊,當時為郭沫若題寫刊名。文革期間停刊。 1976 年《人民文學》復刊時,刊名選用了毛主席的墨跡。此墨跡是1962 年《人民文學》編輯部致信毛澤東,要求發表他們收集到的毛主席的6首詞,毛主席4月27日給他們覆信同意發表,信中有“《人民文學》編輯部的同志們”等語,現《人民文學》刊頭即選自此信中“人民文學”4字墨跡。這4字不是毛主席有意為《人民文學》題寫的刊名,但卻寫得文氣十足,儒雅瀟灑,圓潤渾厚,意趣天成。
《詩刊》1957年1月創刊。1957年1月12日毛主席給當時詩刊主編臧克家致信表示祝賀。後來《詩刊》刊頭選用了毛主席給臧克家信封上所書“詩刊”二字,也是無意作刊名而成了刊名的。你看這兩個字寫得多漂亮!“詩”字右邊修長的“脖頸”,“刊”字最後一筆如升騰的飄帶,給人以清靜修長,浪漫飄逸的遐想,與《詩刊》的風格和詩人的氣質是多麼的吻合。
現在我們來作點設想,如果這兩本刊物的刊名專門請毛主席來寫,或者採用在毛主席的手跡中“集字”,會是什麼樣子呢?
先說請毛主席專門題寫。這兩本刊物都是全國性的文學大刊,請毛主席題寫刊名,應該沒有問題。假設毛主席知曉這一請求以後,一定很重視,在某天處理完必辦的大事後,終於有了空餘時間,於是鋪紙提筆,認真思考了一下,就在紙上一連寫下幾個相同的刊名,並在他認為寫得較好的刊名右邊畫上幾個圓圈。這個專門題寫的刊名是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不可能看到,但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大概。以《人民文學》為例,在毛主席解放後專門題寫的各種門牌匾額刊名報頭中尋找,以1964年11月題寫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的“人民”、1950年題寫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中的“文”、1959年題寫的“中國攝影學會”中的“學”,組成《人民文學》4字,就是下邊的樣子:
再說“集字”。集字就不必受有意題寫的限制,可以選擇統一風格比較好看的字。我在這裡依據自己的審美標準,給這兩本刊物各集字成一幅刊頭:
當我們把這幾種製作出來的刊頭放在一起比較,我們發現,還是毛主席無意題寫的刊名最好。這正好印證了那句古話:“無意於佳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