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奇,1964年10月生於江蘇南通。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藝會委員、中國美協專家庫評委、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第五屆美協常務副秘書長、江蘇省美協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江蘇省專家庫成員、江蘇省文化基金獲得者、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全軍的書畫展並獲獎,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
2016年,與宋玉麟、薛亮等著名畫家共同創作的山水畫《太湖春曉》,作為第十次中國文代會主題性作品亮相於人民大會堂。2017年,根據中國美協創作安排,與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合作完成山水畫《日出正東峰》獻禮十九大,作品現懸掛於黨政軍重要會議場所北京京西賓館。2018年1月3日,由中國美協與江蘇省文聯共同主辦的“人間至味——佘玉奇畫展”,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徐裡、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等300餘人出席開幕式。
2020年,5月16日,由江蘇省慈善總會主辦的“此心可鑑--佘玉奇慈善義購畫展”在南京舉辦,全國政協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張連珍,省老領導顧浩、俞興德、張九漢、林祥國、吳鎔,江蘇省政協副秘書長金建明,江蘇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李國華,南京市副市長鬍萬進等領匯出席開幕式,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藍紹敏、江蘇省文化旅遊廳廳長楊志純觀看了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發表影片講話,中國美協書記徐裡賀信嘉勉,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高雲講話,對佘玉奇義舉給予高度評價,原江蘇省委常務、省慈善總會會長蔣宏坤接受了佘玉奇捐贈全部善款209.3萬,用於基層衛生院防疫抗疫事業並頒發表彰證書。
在這些作品中,有《春風》《萬里念江海浩然天地秋》《清談》《畫中本有詩何必再為題》等中國畫作品,畫風清新淡雅、情景交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名譽主任邵大箴被佘玉奇的義舉感動,相繼題寫“廣種福田”“深種福田”八個字。“福”對於佘玉奇來說,是難言的幸福。作為一位美術家,他坦言“感謝命運,與美術相遇”;作為一位公民,他難以抑制心頭的那份對奔赴一線戰“疫”的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希望給每一個平凡的他們送去自己的祝福。
佘玉奇8歲開始學畫,至今已快50年。半生繪畫,成績斐然,他卻一直感覺自己仍然是個學生,對於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探索依然在路上。他是美術教育家劉子美的最後一位學生,後轉師美術家宋玉麟先生,先賢前輩的風範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美術事業。2018年初,佘玉奇舉辦了一個主題為“人間至味”的畫展,如果說他的山水畫因為特立於江南山水繪畫的繁茂森林之中,那就是他在繪畫中注入的“人生百味”的不同了。佘玉奇的人生經歷很豐富,曾經是一名軍人,而今是一名美術工作者。他所經歷的每一個崗位,都成為人生難得的滋味被他珍藏在心、表達在繪畫中。正是因著這些簡單、直接的感動,佘玉奇在深究創作中的種種理性問題的同時,更多考慮如何去創作能夠感動自己且感動別人的作品。“那樣的作品,一定是表達真善美的作品。”佘玉奇說,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生命的副本,拉長個體生命的高度,匯聚對世界的認知和熱愛。
佘玉奇創作題材以江南山水風景為主,他的太湖景緻吸收了前輩名家的優點,又呈現出自己的面貌——既有氣勢,又不失溫潤細膩;既有北派山水特徵,又刻畫精微,畫面有勢、有險、有情、有意。著名書畫家喻繼高評價道,佘玉奇的作品底蘊深厚,總是表現出凝重優雅的氣質和有如沉吟的詩歌般意境,這種意境是由文化積澱而形成的一種氣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佘玉奇心中有兩個山水,一個是大自然山水,師造化;一個是心中的山水,遍摩中國曆代名家山水,師古人。他的山水可望、可攀、可居、可思,描繪的是祖國的青山綠水和大好河山。
佘玉奇非常善於營造畫面意境,他追求形意交融、情景雙生。他的作品中的山水,與人生經歷中的喜怒哀樂息息相關。而將生命中的情感積累轉換成繪畫語言,需要的是創新性的繪畫語言。比如,《山居者知山》《東方欲曉》《雨餘山更佳》《秋山幾重多》《松山高士圖》《山靜似太古》等作品,反映出他多樣化的筆墨探索。他在小寫意的基礎上,突破了一些傳統格局,用色用彩更加大膽,對紙張、筆墨和色彩的把握都恰到好處。他創造了‘三、三、三、三’的排列組合方法,即‘三塊石頭、三棵樹、三座房子、三隻鳥’,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對每一件作品,甚至每一個角落、每一棵樹、每一塊山石、每一片雲彩,都有深入的思考、精細的描繪。
“一個優秀的中國畫畫家必然是一個有‘洞徹心源’悟性、有‘清明廣大’境界的學者。”老師宋玉麟的話,一直影響著佘玉奇,他始終保持了詩文、繪畫同步前行。在朋友眼裡,他是詩詞歌賦無所不讀。佘玉奇的散文多寫心境,或借事寫心,在《人生如茶》中,他把小小的茶杯比為大千世界,寫道:“其實,人的生存需要極其有限,只不過‘一簞食,一瓢飲’而已,何必吃著碗裡還望著鍋裡?”這種淡泊寧靜的人生態度,讓他的山水畫貫注著一種清徹、澄明、靜穆、幽遠的詩意。
在多年的繪畫實踐中,他努力去融匯技術、藝術與道,形成一種涵化他獨特的人格修養的繪畫境界。佘玉奇的畫“一切景語皆情語”,他關注著四季變化,也關注著隨之變化的人的情緒。飛雁、遠山、輕霧……都成為他寄託情緒、情思的物件。“一篇文章也好,一幅畫也好,都是我內心世界的反映,都是靈魂的折射。”佘玉奇說。他借山川形貌去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思,借形寫意,借情御景,用山水實現自己情感表達的目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山水才最終實現了從景入境的意境昇華。
在創作的同時,佘玉奇一直在江蘇省美協從事美術家的組織協調工作。對他來說,“兩手抓”意味著工作時間是“5+2”和“白+黑”。“有時候一天下來,整個人非常疲憊、焦慮。但我感謝命運,給了我這麼一個機會,成為一個美術工作者。在為美術家服務的過程中自己得到了滋潤,自己的靈魂也就有了高度。”佘玉奇說。
在創作中,佘玉奇是當代山水畫壇上的翹楚,著名畫家薛亮說:“佘玉奇是一個有一定份量和級別的人物”。
《收藏投資導刊》:您是如何走上中國畫創作這條路的?
佘玉奇:我8歲開始畫畫,父親是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父親激發了我對繪畫的興趣。我沒有進入過專業美術院校,但我進行過系統學習,我是美術教育家、藝術家劉子美入室弟子。我的老師很了不起,他是中國第一批進入專業美術學校學習,接受正統美術教育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他是潘天壽、林風眠的學生,與李可染和艾青等人是同學。他也是趙無極、袁運生、袁運甫、高冠華的啟蒙老師,是南通學習規範美術理論和創作的第一人。
袁運甫曾說,“南通不能忘記兩個人:一個是張謇,他是是現代工業之父、現代實業之父;另一個人就是劉子美,他把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引入南通,讓南通站在了中國美術發展的高起點上。”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徐裡說:“劉子美生髮了南通現象。”我是劉子美老師的最後一個學生。很幸運,後來我又轉師宋玉麟先生,他是江蘇省美協主席,他的父親是金陵四大家之一的宋文治,他靜若處子、寵辱不驚的風範深刻影響了我,讓我的人生進入另一個階段。
《收藏投資導刊》:請談一談您的藝術理念?您認為藝術家應該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
佘玉奇:我認為,無論什麼作品都要有生活,要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任何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後再感動別人;要追求真善美,拒絕假醜惡。至於定位,藝術定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對美術,我只是喜歡,我已經把它作為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美術我不能活。轉業時,組織給我安排的第一個職務就是省美協副秘書長,並且說是當做人才引進的,還要我寫保證書。我沒有來,是因為我太在乎這個職業,我感到當時還配不上這個崗位。我在省政協綜合處工作八年,從主持工作的副調研員到處長,起草了大量文稿,還舉辦了個人畫展,我覺得離我敬畏的崗位距離縮小了,才提出調到的要求。儘管遇到艱難險阻,我始終沒有後悔,美術是我終其一生的追求。一個人最幸福的事,是有與自己追求目標一致的工作。感謝命運,讓我與美術結緣。
工作定位我倒是有的,我首先是一個美術工作者,我的主要職責是為江蘇的美術家服務,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對江蘇美術事業的健康發展有所奉獻。其次才是一個美術家,要做好美協工作,要懂美術創作,不懂就無法引領,不懂就沒有發言權。
美術創作是以美術家對生活豐富的觀察、感受、體驗為起點,經由融入審美理想、精神情感的把握、分析、提煉,形成基本的藝術構思。這樣的創作思路其實和工作的思路是一樣的,做好一份工作同樣也需要對事情進行把握、分析,從而得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所以工作和個人的藝術創作是相輔相成,並駕齊驅的。
【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馮遠——
他的構圖飽滿、結實。他對傳統的技法下了很大的功夫,勾染點皴,比較結實,筆墨中正厚重,相容了北派山水的一些特點,而且運用的是很富情境的這樣一個表達,無疑是一件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作品。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
玉奇這些作品,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既有名山大川的雄偉,又有江南煙雨的朦朧。他的山水讓人感受到江南的美好,人間的天堂。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
我們在玉奇的作品當中,感受到一種清雅、靈敏、華滋的境界。這種清雅和靈敏,是他心靈的最好的寄託,也是他詩性最好的表達。這種華滋,是在他把握了筆墨語言和色彩語言,把握了水分和宣紙的多重關係之後,透過躬身百練的實踐而打造的一種技術與藝術與道相融匯的一種境界,也是他長期以來,人格修養的一種體現。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運甫——
佘玉奇的畫屬於江南山水,但與新金陵畫派又不完全一樣,他的山體結構,還有樹的逆光畫法明顯有北派山水的特徵,他的雲很靈動、很透明,他的水很有質感。玉奇是把各種技法、各種風格結合在一起並形成自己風格很成功的一位。玉奇能夠做到有氣勢又不失精緻,在大的氣勢的控制下,一步一步深入區域性,一個一個解決細微的主題,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這是他筆墨功力的體現,也是他文化修養的凸顯。
(責任編輯/姚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