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初期,承接南北朝時綺麗詩風,用事使典,務為繁密。而有識之士早已覺得極其厭煩。為了矯正這種流弊惡習,很多詩人提出向古人學習,提倡風雅頌和賦比興,於是才有初唐四傑清新質樸的詩風。
後來又有一位俊傑明確地提出“興寄”一詞,既是寄之於建安風骨,又是感於心而困於遇的個人身世和處境。他的詩歌一反之前的綺靡之風,也與清高玄遠的山水田園詩迥異。下面介紹陳子昂的一首詩,寄寓深遠,最後兩句更耐人尋味。
感遇
唐代:陳子昂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著名詩人,他年少時慷慨任俠,曾兩度從軍邊塞,對邊防事務頗有遠見。後因父親衰老而解官回鄉,不久父死。在他居喪期間,武三思讓人羅織罪名,加以迫害,陳子昂最終冤死獄中。
伯玉的詩作風骨崢嶸,寓意深遠,他在《登幽州臺歌》中寫道,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描繪了一種孤寂苦悶的情緒,讀來酣暢淋漓。他還寫了三十八首《感遇》詩,這裡精選其中一首,正體現了其“興寄”的創作風格。
陳子昂出生於蜀中大族,其先輩中很多人都當過官。後來雖然家道中落,卻依然很富有。父親從小就讓他練武,但是陳子昂雖然身體強壯,卻經常四處惹事生非。後來他終於幡然醒悟,開始努力學習,打算進入仕途。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這兩句就是他的真實感受。作者是富家子弟,總是孜孜以求地增進才學。經過一番艱苦的打拼,詩人終於小有成就,也深切地感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進步。
他有一次入京趕考,廣交友人,其中就包括當時的名流宋之問和杜審言。他還在鬧市中故意摔壞一把無價古琴,讓自己的影響力擴充套件到朝堂與民間。
不過這並不代表陳子昂就是一位譁眾取寵之人,後來他在邊疆也確實建功立業了。“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他有感於時事多舛,常孤身一人在草莽之中拔劍而起。詩人棄武從文,又投筆從戎,人生也在一次次的選擇中得到昇華。
詩人為了建功立業、報效朝廷,“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他向西馳騁,到過丁零族的邊塞堡壘;向北跨越,也曾到過單于臺。“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詩人遠眺近觀、懷古傷今,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這樣的回頭浪子令人讚不絕口,詩人22歲中了進士,後來又隨軍出征,雖然暫時沒有得到提拔,但三載之後卻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不久就成為右拾遺。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詩人不相信一心愛國而身罹禍殃的教訓,他覺得除非身軀被磨損,並化為塵埃,自己的報國之情才能消失。
作者相信,經過認真選擇的道路,縱然非常坎坷,也要堅定地走下去,無論狂風暴雨,也不管閒言碎語。
縱覽陳子昂的這首五言詩,語言懇切,情感真摯,興寄手法更顯突出。作者用“拔劍起蒿萊”,表達了自己敢作敢為的作風。同時“磨滅成塵埃”,也彰顯出詩人不懼各種艱辛,也不隨波逐流的品格。
“西馳、北上,登山、懷古”這八個字,既抒寫了詩人見識廣博、經歷豐富,又表達了其為了建功立業,而不辭勞苦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