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章先生提出”純茶道”觀念是在2005年,無論在當年或置於今時今日,這都是一個非常超前的觀點。當時,大家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茶文化復興初期,研發泡茶用具和茶法,茶道教室紛紛開張,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接著到20世紀90年代,茶界已經生產各種應用型茶具,也熟悉了泡茶技能,大家充滿信心地舉辦茶會,甚至創作出瞭如”無我茶會”的茶會作品。以茶為核心來表現的茶會形成一定風氣之後,茶界開始將其他藝術專案加入茶席,如音樂搭配、插花裝飾、背景設計、做人道理與禪修等等,就是在這種嚴峻的時刻,蔡榮章發表標題為《茶道上純品茗的抽象之美》一文,主張”茶道的美感與思想境界可以單純從茶湯獲得”。”純茶道”思想認為,摒除了繁複的環境景物、色彩與聲響,反而更能專心於茶的本身,就茶來欣賞其藝術價值與美。
上述文章,引起我很深的共鳴,之後我不間斷關注純茶道也努力實施。2015年,我在福建《茶道》雜誌每月專欄上發表了《純茶道蒸發到哪兒了?》一文,討論茶席上只放與這次泡茶有關的器皿,茶會里只做與茶道有關的事,茶道不應放入非茶道因素如文學、空間設計、攝影、哲學、服裝、焚香等的課題。受到蔡榮章老師鼓勵,於是我們不定期討論純茶道,寫下稿子,終於成就此書。
此書由我編輯整理,分六章:第一章《茶道藝術的定位》,講什麼是純茶道;第二章《純茶道的創作》,說到為何而做;第三章《茶湯作品的現場製作》,說到純茶道的場合、目的與方法;第四章《泡茶奉茶品茶的精神》,說的是茶道精神的提煉就在這種時刻;第五章《泡、評、賞的態度養成》,說的是茶人的看法與判斷是怎麼來的;第六章《茶道藝術家的形象》,泡茶的人啊,您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嗎?
當我們瞭然於胸,知道純茶道是什麼、為什麼、在哪裡、在何時、如何實現,以及其中誰是誰,我們就知道,”純茶道”有一個不可缺的因素:好茶,並且茶道藝術家要有非”好茶”不泡的膽識。對茶的感情膚淺者不明白,茶如不好,是讓身心鬱悶之物,談不上什麼藝術,實在不應拿來喝。喝了不好的茶,身體要消耗很多能量去消化它,精氣神變得萎靡,靈魂是很難莊嚴到哪裡去的。(文:許玉蓮,圖:網路。)
目錄:
茶道藝術的定位
茶道藝術應歸為口鼻的藝術
茶道藝術為何定位在泡茶、奉茶、品茶
辨味辨香的抽象能力
茶道香味美學的構建
茶湯由哪些元素形成
泡茶煮水的激情
茶杯與茶湯的心事
茶器是泡茶師軀體的一部分
茶湯作品重口鼻而非眼睛體驗
泡茶過程與茶湯都是茶道藝術的形式與內涵
喝茶除了感官,還有體感效應
追求口鼻藝術美的茶湯店
茶葉是作曲,泡茶是演奏
純茶道的創作
茶道藝術如何創作、誰來衡量
茶道內涵的信念
茶道藝術如何形成
茶道藝術裡的美在哪裡
茶道藝術的創新要新在哪裡
純茶道的茶席要忠於茶道
茶席上一瓶小花也不要
貼標籤的茶道不美
茶道作品失敗的外在與內在因素
茶湯作品創作系統的興起
茶道藝術與烹飪藝術
茶湯作品的現場製作
要現場創作的茶道藝術
器、術、道在泡茶裡的涵義
論茶空間的是非
溫壺、溫盅、燙杯是可以省略的
品水納入泡茶過程
有了古風就是茶道嗎
泡茶可以公式化嗎
時時養成正式泡茶的心態
茶食製作與運用
『泡茶的聲音』是有機音樂
泡茶、奉茶、品茶的精神
泡茶、奉茶、品茶如何晉升為茶道藝術
技術與藝術,茶藝與茶道四者的糾結
純茶道的覺醒
茶道養成的基本觀念
論茶道精神
陪茶在壺內浸泡
愛茶、享茶比知茶重要
泡茶師親自做茶是必要的嗎
如何讓品茗者專心品茶
泡茶師進場與退場的方
我泡茶時不說話
泡茶者的孤獨一生
誰來關心茶道藝術
製茶、泡茶、喝茶都在無何有之鄉
泡茶、評茶、賞茶的態度養成
泡茶、評鑑、品賞三者的關係
賞茶的不二法門
評茶與泡茶在企業的應用
茶葉已被視為作品,茶湯還沒有
泡茶、賞茶不依賴包裝與名稱
製茶、泡茶不要受『茶葉標準』的限制
評茶與賞茶互補不衝突
泡茶競賽裁判與茶葉審評的差異
茶具大大影響著茶湯
茶道生活與茶會活動不同
茶葉作品、茶湯作品、茶會作品
『茶會作品』如何呈現
從一次茶會看當今茶道
茶道藝術家的尊嚴
茶道藝術家的尊嚴
泡茶與喝茶中顯現的茶道風範
茶湯作品欣賞會不許遲到的原因
茶道要有怎樣的禮儀規範嗎
茶道動作無需標準化
泡茶不能泡得太謙卑
泡茶和修身養性得分開對待
非得規定要穿什麼服式泡茶嗎 195
泡茶者應坐在泡茶席的主位
不知茶量焉知茶湯質感
茶道藝術只是一部分人的追求嗎
泡茶空間風格即泡茶者的做人風格
後記 茶人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