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幾個星期裡,美法兩國一起在西線戰場發動了一次以突破色當方向德軍防線為目的的大規模進攻。此次大獲成功的行動持續時間很長,而且也是美國遠征軍首次領銜發動的攻勢。在1918年3至7月的對德作戰中,福煦就意識到敵人已經用光了戰略儲備。而對這個有心無力的對手,他決定重拳出擊,於9月在前線同時發動一系列行動,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德軍的有生力量。
按照福煦的計劃,法軍和美軍要從凡爾登以西聯合北上,直搗德軍前沿陣地之後約48千米處的鐵路樞紐——梅濟耶爾。與此同時,英軍則向東挺進,插入佩羅納和蘭斯之間,控制另一處交通要塞。此外,他還安排駐紮在佛蘭德斯的比、英、法三國聯軍,及駐紮在佩羅納和拉斐裡之間的英法部隊實施小規模的襲擊。
9月26日,默茲河-阿爾貢攻勢拉開了序幕,60萬協約國士兵在5000門大炮、500輛坦克和500架飛機的護送之下開赴戰場。享利·古洛將軍率領的法國第四集團軍被佈置在戰線左翼,而享特·裡格特率領的美國第一集團軍則駐紮在埃納河和默茲河之間。對於在四道防守嚴密的德軍防線上尋找突破口的衝擊任務,裡格特的軍隊很快就厭倦了——阿爾貢地區森林茂密的地形給他們的行動帶來了特別大的困難,而且德國援軍的蜂擁而至也限制了他們在蒙特法肯拓展既得成果的可能,使他們被困在一段狹窄擁擠的戰線上,進退不得。
9月末,美軍部隊只打開了前兩道防線的缺口,總共向前推進了16千米,但面對第三道防線卻始終無法再進一步。10月4日,美軍總司令珀欣暫停部隊整編,將他手下最為老練的幾支師級部隊派去攻打德軍第三道防線。雖然美軍的推進依然緩慢而痛苦,但卻為法國第四集團軍贏得了向埃納河挺進的機會。
10月12日,珀欣將作戰部隊一分為二,將之編為新的第一和第二集團軍:前者受命繼續北上,並在當月底推進到阿爾貢及更遠的地區;後者則在羅伯特·布拉德的帶領下向東進軍凡爾登。11月1日,此次攻勢進入最後階段。美國第一集團軍終於攻破了德軍的第三道防線,向北挺進到比藏希以西;隨後,他們攻下此鎮,幫助法國第四集團軍順利渡過埃納河,繼而穿越默茲河谷的空曠地區,前去料理剩餘的抵抗力量。當月6日,美國炮兵連抵達色當南部的默茲河,開始向梅濟耶爾開火;
11月10日,美國第二集團軍開始向蒙特梅迪挺進,並於次日上午11點停火之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這裡攻勢中,德軍傷亡10萬人,其中有2.6萬人被俘;而美軍計程車氣則意外地高漲,英勇的向前衝擊,但他們也因為缺乏作戰經驗而付出了11.7萬人傷亡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