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說)熟悉歷史的小夥伴,一瞅這題目,就算是不知道說的是具體那件事,他也明白這日軍炮兵上尉,一準就是當年被俘虜之後,經過教育改造之後的日本八路。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會產生疑問,日本人不是作死一樣的都不會投降嗎?
小編就藉著今天這個事,給大傢伙剖析一下,日本人為嘛作死一樣的拒不投降,到最後又為什麼自動加入到了八路軍中。
首先咱來了解一下日本人作死一樣的不投降,到底是個啥原因。
不投降這事,這其實屬於一個人的價值觀,或者叫俘虜觀,這不僅僅是因為個人認識造成的,也有環境和集體因素。
這話說起來文縐縐的,書面文章極強,小編用一些個例項給給傢伙解釋。
話說日本人的這個俘虜觀,他其實經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過程的。
大傢伙都知道,日本人之所以能爬起來,根子上的原因,他們的近代史上發動了一次明治維新。
不得不說這個明治維新很成功,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為了快速的積累財富,進而實現他們幾千年來走上陸地的夢想,也就走上了對外侵略的路子。
一說侵略,這不可避免的要作戰,作戰的時候他也不可避免的要俘虜別人,最後日本人也會被別人俘虜。
那麼這個時期裡頭的日本人,對待俘虜還是比較好的,當然了這裡頭不包括中國俘虜,這個點上的日本人是從內心裡頭瞧不上清朝時期的中國人了。
最典型的就是日俄戰爭,被抓的俄國人,不能說好吃好喝好招待吧,但也不至於對他們進行虐待,日本人還拿國際法當回事。
而被俄國人俘虜的日本人,被放回來之後,周圍的環境對他還是比較寬容的,日本政府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自己那小家庭該咋樣,還咋樣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很簡單,日本人那骨子裡頭崇拜西洋的思想在作祟,畢竟他們就是靠著學習西方的各種路子,才發展壯大起來的。
那麼發生變化的是,從日俄戰爭之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您可以說這段時間是一個過渡期,日本人開始敵視國際法,拿這國際法當廢紙的看待。
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日本人對待俘虜也不要期待什麼好吃好喝好招待了,整個就是一種敵視的態度,敵人就是敵人,俘虜過去的敵人依然是敵人。
而對待被俘虜過去的日本人,日本人自己也開始進行敵視。
那麼咱不禁要問上一聲,日本人敵視俘虜也就罷了,那為什麼還要敵視被俘虜的日本人?難道不是同情嗎?
不!您想錯了,當時的日本政府,認為這些被俘虜的日本人,會影響日本軍隊的戰鬥力,被俘虜還不如去自殺,最好臨死前拉上幾個墊背的才好。
在日本政府看來,有俘虜這條路可以走,那麼走上戰場計程車兵,勢必會選擇懦弱的活下去,而不是為他們的政府爭取哪怕那麼可憐的一點點的勝利希望。
於是我們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看到了日本人對於俘虜有了明確的規定。
投降或者被俘虜,這都算是臨陣脫逃,是一件相當不名譽的事情,不僅是國家的恥辱,也是家庭的恥辱。
當然這是明確規定的,而且為了落實到每個日本人的心裡,他們還落實了一些政策。
只要沒有歸隊的,哪怕是被俘虜了,日本人就認為這傢伙一定是戰死了,於是給刻那麼一個牌牌,擱到了他們那靖國神社裡頭,順帶腳的還給予這個士兵家庭的撫卹金,比如每月能夠多領點錢啦,多領點糧食等等。
所以日本人知道自己一旦被俘虜,就已經和死人是一個樣了,他如果從對手的陣營中好好的回來,那麼就會面臨一個問題。
“我都把你當死人了,你的家庭都享受了待遇,你咋就活了?給個解決渠道?”
這個時候,這個日本人就面臨兩條路可走,一個是自殺,維持之前的狀態,一個是被日本人拉出去打死,然後拿走之前發給家庭的待遇,以及他本人的榮譽,最後再日本政府帶領下,對著他和他的家人在啐上一口。
那麼面對這種局面,日本兵的選擇,就可想而知了,眼瞅著要被俘虜了,報復性的自殺就會出現。
所以咱有時候看日本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悍不畏死,其實那都是被逼迫的,左右都是一個死,還不如去死最有利於他們的那一條路。
也就是說日本人那的那種悍不畏死,其實是在一種壓迫中,被逼於無奈進行的。
他們的這種強悍,更多的是解脫式的,宣洩式的自殺行為,而爆發出來的悍勇,這種悍勇是不管不顧的,僅僅是為了死而死,為了解脫!
一旦被抽掉脊樑骨,身上壓的那些個束縛,他們就會像小綿羊一樣的溫順了。
不相信,您瞅瞅原子彈在日本島爆炸前後的變化,之前要求一億玉碎,之後呢?都跑去伺候美國大兵去了。
所以有時候,有些人老是把日本人那種宣洩式的悍勇,和解放軍自願式,為了集體,為了榮譽的悍勇混為一談。
解放軍的悍勇,他在死之前,不是解脫,如果沒有完成任務是憤怒,完成了任務是舒心,他可以安心的走了。
所以在進行任務的時候,解放軍哪怕陣地上只有一個人,他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完成任務,任務沒有完成之前不能死,就算是要死了,那也得是血流盡的最後一滴血的那一刻!”
也就是說,任務沒有完成之前,解放軍還是想辦法保護自己,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加有效的消滅對手,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
孰高孰低?高下立判!朝鮮戰爭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解放軍的餘威還在,美國人依然不敢小瞧解放軍。
美國人做夢都想模仿出解放軍的精神,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就沒有成功過。
哪怕學著疊豆腐塊,邁方步都不成,只學其表,不學其裡,能成功才怪呢?
當年前蘇聯,面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的問題,您知道嗎?當時機器人進去用不了多久,電子元件就被輻射摧毀。
人們是穿了簡單的防護服,一點點的將這個核電站封閉起來的。
這需要的是奉獻。不是野蠻式的自殺。
回頭看看日本人的核電站,出了毛病,全跑了,最後被逼無奈,是幾個老頭進入看情況的。
這話越說越遠了,反正就那麼個意思吧,咱也不是做調查研究的,大體說的明白就成。
所以日本士兵之所以不投降,一個是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這小地方蔓延的結果。從上到下的日本人被這東西一洗涮,這就走上了歪路。
再加上軍國主義思潮把持日本政府,這種洗涮以政府的形式從上到下的進行壓迫,於是就出現了披著武士道外衣的忠君愛國,效忠天皇的事。
那個時候幾乎啥事都能掛到他們天皇頭上,當年諾門坎戰役失敗,日本前線損失部隊最嚴重的幾個,都被日本政府逼著自殺了,對沒錯是逼著,就算是不想自殺,這都透過上級,老朋友,醫生的勸說,來個以謝天皇,給自己來一下。
您看,當時日本政府營造出來的大環境就是如此,這具體表現在了普通的日本兵上,您就可以理解,日本士兵拒不投降的原因了。
說這事,乾巴巴的,給你您說個具體的事。
這件事是水野靖夫在自己的《反戰士兵手記》中記載的,說他們這個村子,有一個叫本村的人,在盧溝橋士兵中,被中國軍隊,“叭呴”一槍給打死了。
親人死了,這個家庭會咋樣?沒人知道!
但他們這個村子,因為死了人,那熱鬧的就跟過年似的,又是掛燈籠,又是遊街的,就像村子裡頭有什麼大喜事似的。
的確,這個死在盧溝橋計程車兵,就是給他們村子帶去了天大的喜事,這個死人是1868年之後,這個村子第一個獲得金勳章的人。
您說吧,在這種氛圍下,不說那個死了人的家庭,就說那些個適合參軍的年輕人,會咋想,估計也想來一塊金勳章。
而寫書的水野靖夫也確實在當時有這個想法,他自己都說當時的感覺,為他們天皇盡忠,這比一天吃三頓都要自然。
再有一個讓日本人不投降的原因,就是怕中國人報復。
日本人在中國乾的那些個事,大傢伙都知道,那是人幹出來的事嗎?類似南京大屠殺的事,他們乾的還少嗎?只是規模不像南京大屠殺那麼大而已,但數量絕對驚人。
在一開始日本人打順風仗的時候,日本人拿中國人當回事嗎?壓根就不拿中國人當人看,隨隨便便拉出去做試驗那都是稀鬆平常,比小白鼠的境地都差。
那麼當他們被抓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咱會饒恕他們嗎?按照對等原則,殺了他們都不解恨。
其實二戰中,日本人不僅對待中國老百姓,中國戰俘殘忍,對待美國英國的戰俘同樣殘忍,拉出去做實驗的也不在少數。
那個在菲律賓代替麥克阿瑟被俘虜的溫萊特,在日本俘虜營裡頭,被一名小兵拉出去扇耳光都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當然了隨著太平洋戰事日本人的節節敗退,這些英美俘虜的日子才慢慢的好過起來。
其實有關這一點,當年朱德元帥總結的就很好:
日本人情願被打死而不願投降,他們那種平時作戰的精神,不應該單純的說成是勇敢。而是裡面還蘊藏著犯罪和膽怯的情緒。他們殺了我們那麼多同胞,他們深怕給我們抓住……
也就說,在潛意識當中,日本人會認為中國人會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他們。
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潰敗的時候,日本人的槍口首先對準的是日本女人和日本孩子,這在關東軍在東北潰敗的時候,他們日本人做的還少嗎?
說道這裡,不免就會有疑問,那麼後來日本人投降的咋就多了起來?
不是說日本政府的束縛減少了,而是日本老百姓開始厭戰了。
您自己想,日軍全面侵華的時候,日本那大報紙,嗬,今天報道一個,明天報道一個,有那喜歡鬧事的日本人,拿著日本旗子爬在地圖上插旗子,那是一天一個樣。
後來戰事僵持住了,日本政府天天報道好訊息,結果那些日本人發現,他們插來插去,地圖總是沒多大改變。
而他們的生活卻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碗裡頭的肉沒了,喜歡吃的日本大米沒了,吃個飯還的使用配給制,就算是配給制,也不能保證他們的米缸裡頭的米。
而與之而來的就是貪腐,有權利的拿到東西很輕鬆,沒有權利的想著沾點光。
“該死!”這倆字就是當時日本老百姓心中的憤怒吧!
說個具體的數字,您就明白了。
1931年日本的直接軍費是4.6億,佔裡頭日本國家預算的31.2%,到了1937年直接軍費已經是32.77億,佔了69%。
這還是直接預算,1937年七月七號全面侵華才開始,往後的日子,您自己想象一下。
與之而來的就是日本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
“你們這些騙子!”這估計就是憋在日本老百姓喉嚨裡頭的話吧!
因為他們發現,他們的兒子,他們的丈夫,已經超期服役很長時間了,這也就不算,天天還要看著別人家由政府送回去的一個骨灰盒,甚至連個盒子都沒有的時候,他們不免會想,自己的家是不是也會收到這東西。
而這個時候,只需要一個催化劑,那麼日本前期那種頑固不化拒絕投降的現象就會減少。
這個催化劑是什麼?
首先是中國人的頑強抵抗。
大傢伙都知道,當武漢會戰結束之後,整個中國戰場就陷入了僵持階段,日本人無力再戰。
那麼在這個僵持階段,在狠狠地給予敵人致命打擊,您知道結果的。
說個數字您就明白了。
根據統計,在1944年,這一年,日本人和共產黨八路軍作戰大概有七千多次,被斃傷的日軍就有三十五萬還多,這裡頭可不包括偽軍。
俘虜的日軍有兩千四百零七個。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日本老百姓發生了變化,日本士兵他前一腳入兵營之前也是老百姓,厭戰也是有的,他們的厭戰和日本老百姓多少有點不一樣。
長時間的戰鬥,眼瞅著這就服役超期了,還要接著打,回家就別指望了,所以在軍事上的懈怠這就會表現出來。
那麼這種懈怠,聚集的多了,沒有地方發洩,正兒八經的戰場上,中國軍隊越打越強。
日本人的那種宣洩式的悍勇,就開始對內了,上下級,新兵老兵之間的暴力事件就會多起來,上下級的耳光,還有懲罰用的精神注入棒之類的東西。
就算是這樣,日本政府還在無休止地擴大戰爭,還喊出了一億玉碎。
這口號到是把美國人給嚇唬住了,在最後和日本決戰的時候,美國不惜消耗自己可以瓜分的利益,分享給蘇聯,讓蘇聯出兵。
結果事實上,蘇聯一出兵,美國人都驚的掉了一地的下巴,什麼精銳之花關東軍,放六十萬頭豬給蘇聯人去捉,也沒有打什麼關東軍那麼痛快。
那麼在這個時候,對這些日本士兵進行必要的反戰宣傳,勢必會瓦解日本人那種已經岌岌可危的法西斯思想。
於是在歷史上,您就看到了這麼一些事情。
1937年八月一號,中國共產黨在政治機關上設立敵軍工作部,負責破壞日偽軍和處置俘虜的工作。
從1937年十月開始,八路軍師級單位,到團級,甚至最後在連級都有敵軍工作組。
而新四軍也在1938的八月份年成立了相關部門。
那麼在1937年十月二十五號的時候,毛主席接待來訪的英國記者貝特蘭就說過,中國共產黨關於對待俘虜的事情。
也就在這一天,優待俘虜的四項命令就發了出去。
第一對於被俘虜的日軍,不許殺;第二主動過來的,要保證他的安全,第三戰場上負傷的,要給予醫治,第四,想回去的給路費。
這就是八路軍優待俘虜形成具體規定的開始,其實優待俘虜早年間紅軍時期,就一直存在。
那麼接下來,咱來看看抓了多少個日本俘虜。
在整個八年抗戰中,八路軍俘虜了五千零九十八個日本俘虜,新四軍抓了兩千零二十二個。
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和日本軍隊的第一次正面交戰,這一戰咱別說主動投降的,都沒抓到一個日本俘虜。
前期嗎?這個可以理解,這個時候日本勢頭正盛,平型關戰役算是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後來就多了起來,甚至有主動過來的。
那麼到了1941年百團大戰就更加的不一樣了,當時八路軍就抓到了二百八十一個俘虜。
有了俘虜就不一樣了,當時在延安建立了日本工農學校,對抓過來的日本俘虜進行教育改造。
隨著這種教育改造的進行,這些日本俘虜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反戰同盟這就順利的建設了起來了。
您都不知道,當時在日軍看來這種趨勢比較嚴重,所以他們就使用了反間計,派了一個日本特務進入到這些共產黨的單位,拿著毒藥,找機會殺負責人。
結果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這日本特務,主動的交代了自己的問題,還拿出了準備作案的毒藥。
從這裡,您就知道,當時的教育和反戰同盟是多麼的成功。
1942年八月份的時候,反戰同盟年的盟員都有一千多人了。
而主動過來的日本人也多了起來,說個數字您就明白了。
1940年主動投降的日本人,在俘虜中佔比是7%。到了1944年這種佔比就達到了80%。
這種數字的巨大落差,您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日本人的軍心開始被瓦解,越來越多的人不想打下去了。
所以有的人說,美國在太平洋上怎麼怎麼的,其實要小編說,日本人的戰敗其實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當他發動全面侵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輸了。
意猶未盡啊,這要說下去,也沒個完了。
咱還沒說道那個炮兵上尉的事,咱就拿這件事當做結尾,說上一說。
這個炮兵上尉,叫山田英一。
山田英一加入反戰同盟之後,後來就進入到了新四軍,當時粟裕是他的領導,知道了山田英一是炮兵出生,而且還是炮兵中的行家老手。
所以粟裕就邀請他,來給新四軍的炮兵做培訓。
咋說呢?炮兵這個職業,說道根子上,他是一個技術兵種,中間涉及到了什麼拋物線,什麼密位,什麼諸元等等,一般人摸上去都一頭霧水,但也有憑經驗打出來的好手,但這種人畢竟少。
那個時候,不論是八路軍還是新四軍,這知識型的人才都少的厲害,以至於繳獲了敵人的火炮,都不會使喚,這就相當於守著寶藏,乾瞪眼的節奏。
那麼山田英一給咱戰士進行培訓,還培養出了不少的炮兵好手。
最後山田英一一步步地走到了,咱炮兵營長的位置上。
您以為這就結束了嗎?不,後來他還參加瞭解放戰爭,建國之後,朝鮮戰爭爆發了,他又參加了朝鮮戰爭。
您沒有想到吧!
您更加想不到的是,山田英一的學生,後來在淮海戰役的時候,拉出火炮當成高射炮去打天上的飛機,首創火炮打飛機的先例。
到了1958年的時候,山田英一主動提出離開解放軍部隊,拿著信件登上了回日本的輪船。
這一別就是好多年,1979年的時候,粟裕帶隊訪問日本,當山田英一從電視上看到了,老首長的到了,激動壞了。
就想著去看看老首長,也許這就是他們人生中最後的一面了。
結果山田英一每到一座城市,都比粟裕慢半拍,粟裕前腳剛走,他才到。
最後山田英一得知,粟裕會去大板,所以直接就跑到大板等著。
當倆人見面的時候。
“老首長您還記得我嗎?”
“我的炮兵營長!”
兩位老人都開心地笑了,笑得像個孩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