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鞍山市鐵西區環鋼路、鞍鋼小南門內的一座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二層小樓,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已有80多年了。這座小樓雖然歷經歲月風雨的洗禮,但至今保持著俄式建築的風貌。這裡曾是日偽時期的醫院,建國後,成為當時鞍鋼燒結總廠辦公樓,而今是鞍鋼保衛部(人民武裝部)的辦公樓。
這座小樓始建於1925年,為二層磚混結構的俄式建築,樓體呈東西走向,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俄式建築風格中那厚重的牆基和窄窗,在這座漆著磚紅色牆面的歐式建築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它把俄羅斯民族的粗獷和柔媚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建築物內部結構的裝修大都採用實木,木質的地板與扶梯,木質的紅松屋頂,處處彰顯俄式老建築內部實木裝飾的這一大特色。
1933年,日本人把它改做“鞍山滿鐵醫院”,後來這裡又陸續成為日本人辦學的“公學堂”、日本炮兵部隊駐軍等場所。建國以後,這裡是老鞍山建築公司和築爐公司共用的辦公場所。1957年,當時的鞍鋼燒結總廠辦公室遷到這個具有異國風情的小樓裡。此後40餘年的時間裡,這座小樓見證了鞍鋼燒結總廠不斷髮展壯大的輝煌歷史。
今年69歲的鞍鋼退休人員王忠良感慨地回憶起往事:1963年,他參加工作,在這裡度過了30餘個春秋,每天在燒結總廠辦公樓裡出出進進,對這座建築物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說,當年這個辦公樓四面都有門,西面是正門,其餘為側門。由於是俄式建築,樓的舉架特別高,雖然只有二層,但卻相當於現在三層樓的高度。為了保護樓內的木質結構,他們每年都粉刷門窗、地板、樓梯等,而且以紅色為主基調。為了防火,樓內的工作人員主動到室外吸菸,有的人還因此把煙戒掉了。在一樓的大廳樓角處還配備了10多米膠皮水管,以備滅火用。1976年,廠裡對辦公樓進行了整體加固,在建築物的外牆四周增加了水泥柱子,雖然樓的外觀稍有改變,但建築更加堅固。
1997年春季的一天,工人在樓頂閣樓處安裝電視天線,不小心焊花落在了房樑上,火借風勢,不多時便濃煙滾滾。王忠良和樓內的其他工作人員快速跑到一樓大廳拿起10多米長的膠皮水管滅火。由於發現及時,火很快被熄滅,樓頂只受了“輕傷”。
2001年7月,鞍鋼燒結總廠和鞍鋼鍊鐵廠合併組建為鞍鋼鍊鐵總廠,原燒結總廠的辦公人員搬遷到鍊鐵總廠辦公樓。2002年,鞍鋼保衛部遷至此樓至今。經過數次修葺,這座俄式建築始終沒有太大的改變。
如今,這座歷經風雨的小樓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展現著依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