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是以中國獲取勝利作為結束,直到現在,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它都是一個偉大的凱旋。
但在當時,要下定決心打這一仗,實在是太難。
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秘書胡喬木多年後回憶說道:“我只見過兩件事最讓主席為難。除了1946年國共合作失敗外,就是決定派志願軍前往朝鮮。”
那段時間的毛主席,一個星期沒有刮鬍子,經常半天時間不發一言,眼神專注地盯著地圖上臺灣和朝鮮這兩個地方出神。
到底要不要打這一仗?關於這個問題,政治局開了幾次會議討論,但結果總是定不下來。就連毛主席後來接見來北京訪問的金日成都說過:“當時關於志願軍入朝問題,大家一直翻來翻去。”
這個“翻”字,很形象地描繪出眾人矛盾糾結的心理,畢竟在多數人心中,這場戰,還是不願意打的。
為什麼做出決定如此艱難?
答案不言而喻。
新中國是在一片廢墟中重新建立起來的,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戰爭,但臺灣依舊虎視眈眈,再加上西南地區匪患不斷,國家治理可謂是千頭萬緒,按照正常想法,這時候應該休生養息,好好進行國內建設。
更何況,這次的對手是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十六國聯盟軍隊。其他國家不提,就單說美國,剛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勝,當時的鋼產量足足是中國的146倍,還擁有無數裝備精良的飛機、戰艦,妥妥的“海陸空”霸主。
那時的中國有什麼?在開國大典這樣盛大的盛典,由於飛機不夠,只能重複飛兩遍,與美軍相比,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明眼人都知道,此去朝鮮,我們沒有太多勝算。
所以,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很多人反對出兵。即使到了現在,依舊有些所謂的軍事專家在各大媒體提出“美國並不想與中國開戰,抗美援朝完全沒必要打,此戰得不償失”種種言論。
事實真的如此嗎?毛主席為什麼在深思熟慮後還是認為抗美援朝戰爭非打不可?這場戰爭最終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美國真的不想入侵中國嗎?
其實早在1950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曾經下發檔案,決心要在亞洲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朝鮮戰爭爆發後,所謂的“聯合國軍”就已經直逼我國東北邊境地區;與此同時,美帝國主義第七艦隊也已經到達臺灣海峽附近,麥克阿瑟一直與蔣介石保持聯絡,源源不斷在中國東南大門附近增兵;法國也得到美國援助,持續擴大對越南的殖民戰爭。
這種局面下,如果朝鮮一旦危急,就意味著中國的危機四伏,無論是主權還是安全問題都將受到嚴重威脅。
當時,在美國華盛頓,很多參議員一直在各大媒體鼓吹希望當局政府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徹底推翻初生的政權。
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專家也多次在著作中強調:美軍只要能夠進入中國境內,再想讓他們撤軍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儘管我國已經多次發出不準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的強烈警告,但美軍還是一意孤行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轟炸機更是時常進入我國境內進行無端轟炸。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所謂專家的“美國不想與中國開打”言論,並不成立。
毛主席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美帝國主義的戰略企圖,就是要從臺灣、越南、朝鮮三個地方,插入尖刀在我們身上,只有局勢稍有變化,他就可以從這幾個方向進攻我們。”
按照法新社透露過的訊息,早在中國決定出兵之前,美國就已經計劃準備把朝鮮半島交給其他國家軍隊繼續牽制,而他們則會把更多重心放在西藏、印度、臺灣等地。
很明顯,這個訊息所透露出的美帝國主義意圖,與毛主席的判斷如出一轍。
毛主席一直沒有對帝國主義有幻想,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美國曾經就中美關係接下來的發展發表過白皮書,毛主席在看完後說道:“我們為什麼一直在說帝國主義是很兇惡的,就因為它的本質永遠不可能改變。”
在毛主席心中,指望他們發善心立地成佛完全不可能,因此,中國只能放棄所謂的幻想,隨時準備同他們鬥爭。
事實上,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每一步舉動,都在毛主席預料之中。他們先是佔領了漢城,一直對外宣佈不會越過三八線,即使要越,也會先提交聯合國討論商議。
結果所謂的討論就是個幌子,他們還是以很快的速度推進朝鮮,在佔領平壤後,又一直強調會在距離鴨綠江四十英里處就停止攻擊。
可結果卻是,他們不但得寸進尺,甚至讓空軍直接越過中朝邊境,大肆襲擊我國邊境城市。
毛主席看到了這一點,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步步蠶食,只有堅決抵抗才有可能博得一線生機。打,也許會輸;但如果不打,美國就會變成當初的日本,讓中國處處陷入被動。
抗美援朝影響經濟建設?
儘管美國咄咄逼人,但當時很多人依舊存有這樣的擔心,如果貿然與美國開戰,會不會影響到國內經濟建設?畢竟那時,中國80%的重工業都在東北地區,一旦戰爭打響,東北勢必會受到影響。
關於這一點,毛主席早已想到,在1950年10月與民主人士的一次談話中,他就指出,如果真的置之不理,等美國搞垮了朝鮮,中國東北旁邊有這樣一顆“定時炸彈”,又何談經濟建設呢?
要想理解毛主席這番話的深意,就得從朝鮮這個國家來說。
從東北亞版圖來看,它是一個位於中國、蘇聯、日本、韓國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維持平衡和預防衝突的緩衝區域。
再看地理位置,朝鮮與我們唇齒相依、山水相連。俗話說“唇亡齒寒”,日本帝國主義就曾經踩著朝鮮這塊跳板對我們實施侵入,前車之鑑猶在眼前。因此,朝鮮一旦被美帝國主義霸佔,光是守護鴨綠江邊近千公里的邊境線,中國所需要花費的軍力和財力簡直不敢想象。
先不提我國大部分國防力量會受其牽制,美國只要時不時派幾架飛機進入我國境內進行騷擾,就可以毀掉東北地區苦心經營出的大部分工業基地。
以我們如今的上帝眼光來看,如果不能一舉解決朝鮮問題,頂著這樣一顆炸彈,我們還怎麼去應對之後的中印邊界戰爭、蘇聯貿然增兵新疆、珍寶島戰役和中越自衛反擊戰呢?
樁樁件件,都關乎中國未來的國運,當時毛主席要是聽從大部分人的建議採取“苟安發展”的話,不知道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不得不說,偉人的戰略眼光超越常人太多。普通人最多隻能想到忍辱負重搞建設,但他要的,是一舉定下新中國的永世安定。
1950年10月19日,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戰爭,逼得美國這個世界霸主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宣告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抗美援朝的意義在哪裡?
跟隨了毛主席十多年的李銀橋記得很清楚,1953年簽訂停戰協定的那一天,訊息傳回國內時,毛主席開心得不得了,吃完中午飯後,他甚至在院中興趣盎然地唱起了京劇。
從朝鮮戰爭爆發後,毛主席就因為對局勢太過擔憂整宿整宿地失眠,這讓李銀橋等貼身工作人員擔心不已。但這一天,是他多年來見過毛主席最開心的一天。
“現在好了,我們終於把身上的軍裝脫掉了,我先脫,你們也接著脫。”毛主席笑著放下手中的煙,在李銀橋協助下脫下軍裝。
毛主席所說的“脫軍裝”,其實另有深意。戰爭打贏了,東北邊境的危機也暫時解除了,中國終於可以專注心思搞經濟建設了。
不僅僅是東北邊境,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建設社會主義,還能取得各種巨大成就,其實都離不開抗美援朝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勝利紅利”。
一個國家要想安心發展經濟,離不開強大的國防力量。
建國初期的中國由於生產能力不足,導致工業化水平較低,軍隊武器裝備相對落後,中國解放軍還稱不上是一支現代化軍隊。
朝鮮領袖金日成奔赴北京求助的同時,也致電了斯大林,希望兩國能夠出兵一解朝鮮危機。蘇聯雖然明面上沒有出兵,但他們是透過提供武器裝備的方式參與抗美援朝戰爭。
根據官方統計,那時候蘇聯給志願軍提供了近60個師的現代化武裝,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喀秋莎”等,讓中國軍隊武裝得以大幅度提升。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中蘇兩國的關係進入蜜月期。中國也在這段時間內不斷派遣一批又一批軍事人才前往蘇聯,學習老大哥先進的現代化軍事科技。
隨著學員陸續回國,我們慢慢具備了生產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能力,國防科技取得長足發展,中國從此不再受制於任何國家。
更重要的是,在朝鮮戰爭上打敗擁有世界上最強軍隊的美國,中國軍隊獲取了與世界軍事強國一較高下的寶貴經驗。
要知道,雖然在之前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中國軍隊也打過無數場硬仗,但始終沒有機會和美國軍隊交鋒,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為了實現火力全方位壓制,不僅海陸空齊上陣,還派出了航母編隊,中國軍隊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得到了珍貴的實戰鍛鍊機會。
志願軍旺盛計程車氣和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甚至逼得美國不得不把原子彈運往朝鮮半島,此一戰,中國也把美軍的老底摸了個清楚。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意識到自己的對手有多強大,才有足夠動力奮起直追。
一場勝利,讓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威望和地位得以大大提升,蘇聯老大哥也許不會想到,中國居然能打贏這一場仗。
因此,為了加強與盟友的關係共同對抗美國,蘇聯不斷向中國加碼,為支援我國經濟建設提供了高達二十四億美元的援助,同時還附加150餘個重點工程和690餘個大中型專案,讓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工業化程序得以飛速發展。
後來幾年,伴隨著我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從此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小覷中國。
除了自身建設步入快速發展道路外,中國也因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在世界範圍內得以擁有一定話語權。
不可一世的美國在戰敗後宣佈放棄之前在雅爾塔會議上,想要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款。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因為美國看到中蘇兩國確定了同盟關係,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志願軍一往無前的表現嚇倒了美帝國主義。
1954年,美國、蘇聯、英國、法國等幾個大國透過商議決定在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如何解決朝鮮問題。身為主要參戰國和聯合國五常之一的中國理所應當要去參加會議,但美國多次試圖說服其他國家,想把中國拒之門外。
出乎他的意料,蘇聯、英國、法國沒有同意,還是堅決認為中國應該出席。
無獨有偶,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派出以周總理為首的代表團,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真誠態度,打動了所有前來參加會議的亞非國家。
對於一直被美國政府在外交上不斷孤立的新中國來說,這兩次會議,至關重要。
中國政府對待帝國主義的強硬態度和希望和平發展的美好夙願,不僅讓第三世界國家更加團結,還獲得其他發達國家的另眼相看,這一切都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密不可分。
勝利帶來的影響依舊還在持續
不得不說,抗美援朝戰爭太過殘酷,三百多萬餘人集中在狹小的朝鮮半島,給中美雙方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也正因為如此,讓美國這個號稱經濟軍事位居世界第一的國家,在中國軍隊面前磕得頭破血流,創造了他們歷史上第一次無法取得勝利的戰爭,也成為很多美國人最不願意提起的回憶。
一直對新中國虎視眈眈的美帝國主義,在血的教訓下清楚瞭解到,中國是一個可怕的對手,過去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如同毛主席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時說的一樣:“帝國主義侵略者從此應該明白了,中國人民只要組織好團結在一起,是惹不起的,如果一意孤行,惹翻了就不好辦了。”
戰爭激發了國人的熱情,眾多愛國志士不僅踴躍參軍,捐錢捐物外,還咬著牙勒緊褲腰帶,創造了僅用三年不到的時間就恢復了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完成的經濟恢復。
連美帝都能戰勝,還有什麼事情能難倒我們?志願軍在戰場上可歌可泣的昂揚鬥志也給後輩留下了無窮的精神財富,中國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以至於面對後來許多更大的困難時,國人從未懼怕和後退過。
還有一個深遠影響,恐怕連毛主席本人都沒想到,抗美援朝的勝利好似“蝴蝶效應”,不僅徹底打亂了美國稱霸世界的企圖,還向世界表明了一個真理:貧弱的國家是能夠戰勝西方大國的,“小米加步槍”也可以打敗“飛機加大炮”,無數正在反帝反殖民統治的國家從此大受鼓舞。
越來越多處於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國家開始效仿中國,與帝國主義展開激烈鬥爭,最終相繼獨立,追求和平自主發展成為很多國家人民的共同心願。
為了不被捲入當時美國與蘇聯的對抗禍及自身,大家選擇不與大國結盟,紛紛走上聯合自強的發展道路,形成了“兩超多強”的國際力量格局,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抗美援朝戰爭已過去七十餘年,但對於我們後輩來說,歷史其實從未走遠,大家應該永遠記得這場戰爭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也應該記得那些為了守護家園和維護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犧牲葬身異國他鄉的革命先輩們。
只有銘記歷史,才能發自肺腑地珍惜如今平靜的日子;只有發憤圖強,才可以讓和平的光芒永遠照耀在祖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