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燁,原名項俊文,1916年出生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後項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後投奔延安抗大學習,在青春歲月中為抗日戰爭作出了貢獻。
1943年4月19日深夜,雷燁剛剛完成選定照片和編寫說明的工作,突發敵情,數百名日軍自南而北朝曹家莊方向奔襲。《晉察冀畫報》社長沙飛首先通知雷燁帶領兩個警衛員率先轉移,同時指揮畫報社人員迅速保護裝置與資料,向敵人兵力相對薄弱的西北山溝突圍。但雷燁並未立即轉移,而是先去察看村民的轉移情況。巡視中,他發現有幾百個村民轉移的地點是一處容易遭敵人攻擊的地方,便立即指揮村民轉移到安全處。不出雷燁所料,日寇瘋狂地向村民原定的轉移地點炮擊,事後村民們既後怕又感激地說:“多虧雷燁的關照,不然還不知要死多少人哩!”等他把村民安置好後,畫報社的同志已經轉移。雷燁帶領兩個警衛員匆匆向北突圍。4月20日拂曉,三人走到南段峪石堂村時,與敵人遭遇,戰鬥中擊斃敵寇10餘名,雷燁不幸負傷,在敵人步步緊逼的生死關頭,他毫不猶豫地命令兩名警衛員突圍,自己孤身奮力抵抗。在寡不敵眾、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將心愛的相機、自來水筆、望遠鏡等全部砸毀,用最後一粒子彈結束了自己年僅29歲的生命。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為拯救中華民族獨立,為奪取人民自由解放,雷燁用相機記錄了抗戰永恆的“憤怒與歡樂”,用紙筆表達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展現了一名戰地記者不可缺少的品格——正義與勇敢。
在他犧牲的地方,人們將一棵杏樹命名為“雷燁樹”,以表紀念。這棵“雷燁樹”至今仍挺拔聳立,枝繁葉茂,彷彿在向人們昭示著抗戰精神的永垂不朽。
資料:學習強國
編輯:吳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