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寶石多是色彩瑰麗、晶瑩剔透、堅硬耐久、稀少,並可琢磨成寶石首飾的單晶體或雙晶體。而在中國,質細而堅硬,水潤透亮的玉石佔據了珠寶玉石界的半壁江山。相比中國人的玉石,西方人更加偏愛寶石。在珠寶的追求上,東方人跟西方人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呢?
歷史
玉的文化是中國的一種特殊文化,充溢了中國整個的歷史時期。從神玉時期作為人類和神靈溝通的媒介;再到王玉時期用來區分社會階層;最後到民玉時期上行下效,賦予玉器更多的寓意。中國人傳統的用玉觀念就成形成。
西方是從相信寶石具有神秘的力量開始的。他們相信只有太陽能給人帶來光明,而黃金和太陽一樣,都散發神秘的光芒和色彩。因此,光爍著灼灼的黃金是太陽的化身,擁有了黃金就擁有了太陽,就擁有至多的權利與財富。
文化
“東方人不接受最佳化,西方人不接受沒標準。”中國對玉石,除了天然與否的鑑別,對其雕工、寓意、顏色等其他價值的劃分,沒有客觀明確的規範標準,多為主觀評價,多以買賣雙方的相互估價進行交易。
西方評價一種寶石,要按其形成、切工、火彩、重量、顏色等一系列標準進行評價劃分。比如:鑽石。有完整的4C 體系,永遠是按照圓形、公主方、梨形和馬眼形狀進行打磨,成品多用於鑲嵌,幾乎沒有刻件,作為擺件或手把件。
性情
東方人往往用玉來比喻人的德性,儒家講究“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等。君子愛玉,美玉得到我們東方人的萬般垂愛。“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分別是仁、義、智、勇、潔。玉已成為了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純潔之物,更是中國傳統美德的代名詞。有關玉的成語和詩句更是數不盡數,“玉不琢,不成器”、“ 玉樹臨風”、“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等。
西方文明,主要屬於海洋文明,開放外向,西方人的性格也多為直接外放。因此,西方人大多喜歡珠寶璀璨、金光閃閃的感覺,各種各樣的彩色寶石和鑽石,從心理上更能契合他們的氣質。
普及度
由於本身產量豐富或產地相近的優勢,因此翡翠跟和田玉很快就在中國流行起來。當然,翡翠跟和田玉都屬於高階玉石品種了,所以市面上就會出現很多替補品玉石,比如玉髓、瑪瑙、岫玉、獨山玉等等。
而西方盛產彩色珠寶,且對彩色珠寶的認知時間較早。並且,彩色珠寶透過宗教傳播,使得珠寶在社會上的受眾較廣,認同度也較高,尤其是一些王公貴族和明星土豪,他們都特喜歡大克拉的彩寶和鑽石。
您是喜歡玉石多一點,還是喜歡寶石多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