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再到百度一搜,我就看餓了。
試問對於以我為例的麵食愛好者來說,飢腸轆轆的時候,有哪種主食比得過我們陝西的一大特色“biangbiang面”呢?
看吧,寬而長的麵條在筷子攪動下與看著就讓人流口水的西紅柿雞蛋湯汁相融合,翠色蔥花、紅褐色的肉塊夾雜其中,再攪一攪,碗底的青菜便現出真身,與自己的搭檔們共同成就這道美食。
隔著電腦螢幕,我已經聞到濃厚誘人的面香味,按捺不住衝出門立刻到樓下來一碗的衝動了。
“biangbiang面”由來已久,相傳在秦朝時期,秦軍士兵行軍打仗期間,十分想念關中麵食,但由於條件有限,伙伕便想出一個妙計,將和好的面扯住兩頭,摔打成又長又寬又厚的褲帶面,煮熟撈出,加上青菜,潑上辣子油,兵士們品嚐之後,爭相讚美。
一由於該面在製作過程中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伙伕就起名“biangbiang面”。
差點忘了介紹,“biang”字,就是上圖中的字,因為是合成的,無法輸入電腦,鍵盤也打不出來,只能用拼音代替。
關於這個字,也有一個有趣的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個懷才不遇的窮書生,隻身流浪到咸陽,途徑一家麵館,聽到“biangbiang”的聲音,好奇檢視,就見廚子兩手抓住厚面塊兩端在案上摔打,很快摔成長條面,下到鍋裡,秀出不由得來了一碗,吃完後尷尬地發現自己沒錢,窘迫之際,寫出“biang”字才得脫身。
“biangbiang面”,最大的特點即是勁爽,因為特殊的製作工藝,麵條十分勁道,一口咬下去,面的香味融合著辣子油的鮮香以及各類蔬菜的清新,一個字,香!兩個字,很香!三個字,超級香!
當你端起這碗麵的時候,其他所有事情都不再重要,一口氣迫切得吃完,再喝口湯舒服一下,這時你才會真正領悟“回味無窮”四個字的真正意義。
不由得想起小時候,每到農忙時節,家裡的飯菜總是最豐盛的,用以犒賞出力較多的父親跟哥哥,“biangbiang面”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和麵,揉麵,醒面等技術活由母親完成,我的任務則是處理配菜。有菠菜,青菜,豆芽,西紅柿,土豆,青辣椒,蔥、姜、蒜等,全是時令鮮蔬,摘完洗完再切好,交給母親親自炒湯料。
熱鍋涼油,先把蔥薑蒜爆香,狹小的廚房裡立刻瀰漫起噴香的味道,直衝鼻子深處,往往這個時候我已經嗆得退出“戰場”,母親卻遊刃有餘的往鍋里加入豆瓣醬,炒香之後分別加入其他菜,直到現在我仍舊想不明白,不過是平平常常幾樣菜,幾樣調味料,母親到底施加了什麼魔法,就那麼翻炒幾下,就賦予它們無限香味。
等廚房裡香味濃郁到極致,揹著一大捆黃燦燦小麥的父親跟哥哥就回來了,先把收穫卸到院子裡,脫掉充滿汗味的上衣,露出被麥芒戳得一道一道的肩背,往院子裡核桃樹下一坐,再用飢餓的語氣大喊:“飯好了麼,餓了。”
當然哥哥不敢這麼喊,這種不耐煩又乞求一樣的話語,是父親的專屬,也只有在下苦出力攤在院子裡時,他才如此有底氣。
但是,儘管他再餓再累,也只能先接過母親熱好的饃咬上一口,嘟囔著以表示內心不滿,把手洗了,面盆端出來,將醒好的面揉一揉,揉到母親覺得合適的時候,拿到案上,揪開,兩手分別抓住面的兩端,往案上拌(家鄉方言,“摔”的意思)。
母親之所以非要等到他回來親自弄,是因為這個程式看似簡單實際上難度重重,不僅考驗技術,還要牽扯力道,扯出來的面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更不能半途弄斷,母親做不了是因為她力度不夠,哥哥做不了是因為沒有出色的技術。
每每聽到“biangbiang”的聲音,我的最後一項任務就來了,收拾好桌椅板凳,再把每個人要用的碗筷拿到鍋前,準備盛飯。
最後的最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biangbiang面"出鍋,時隔多年,我仍記得那種味道,卻無法用語言描述出來,它已經刻印到我的內心深處,時不時飄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