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月21日晚,南京城防司令部緊急拉響了防空警報。
聽到警報之後,市民們紛紛躲進了防空洞內。
但是當時的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持續響徹的防空警報下被掩蓋住幾聲爆破的轟鳴。
此時位於南京梅花山的汪精衛墓已經被夷為平地。
而另一邊的重慶,正忙於準備還都南京的蔣介石,卻在暗自高興。
蔣、汪兩人半輩子的競爭終於在這一刻畫上了永遠的句號。
汪精衛的離奇死亡,偽政府為其風光大葬
作為抗戰時期的舉世大漢奸、偽政府的首腦,汪精衛的死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第一種說法:早在1935年的南京國民黨四屆六中全的開幕式上,汪精衛被愛國義士孫鳳鳴所刺殺。
其中一枚子彈從後背射到第六、七胸脊柱骨處。據說當時孫鳳鳴所用的是鉛製的子彈,含有毒性。
遇刺之後的汪精衛雖然經過手術保住了性命,但是始終有一枚子彈卡在脊柱附近沒有取出,並且一直受子彈上鉛毒的影響。
但這個說法缺乏可靠的證據予以支撐,所以一直以來都被當做是一種傳言。
第二種說法,也是目前比較確信的一個說法,來自於汪精衛的長女汪文惺、女婿何文傑兩人。
兩人曾公開表示汪精衛死於“多發性脊骨瘤腫”。
這種病症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基本上可以確認為骨癌。
1943年,被疾病所困的汪精衛在南京接受日軍醫院的治療,但就當時南京的醫療條件根本不足以治好汪精衛病。
因此在1944年初,汪精衛就秘密飛往日本名古屋接受救治。
到達日本之後,汪精衛的病情惡化得很快。
1944年11月9日,美軍空襲日本本土,汪精衛躲進了防空掩體。
在陰冷潮溼的地下室待了一夜的汪精衛,第二天便高燒41度,最終不治身亡。
汪精衛死後,那些汪偽政權中跟隨汪精衛的偽政府官員們,為了造勢以穩定政局,決定將汪精衛的遺體接回國內厚葬,以此表明汪偽政府的合法性與權威性。
在偽政府官員的安排下,汪精衛被裝在一具楠木棺材內,於1944年11月12日由專機運回南京,停放在偽國民政府大禮堂。
汪偽政府的官員們還有模有樣地成立了一個“哀悼委員會”負責汪精衛的身後事。
當時,汪偽政府的官員們對外宣稱,要按照汪精衛的遺訓,對於汪精衛的葬禮一切從簡。
但是事實上,在汪精衛治喪事宜上,汪偽政府的官員們撥出了約5000萬元的中儲券。
其中除了流到一些人口袋中的那部分外,用於汪精衛治喪事宜的那一部分也是極為鋪張的了。
偽政府的官員們依照汪精衛生前的指示,將汪精衛的陵墓地址選在了明孝陵前梅花山上。
由於汪精衛生前獨喜梅花,還曾把梅花定為南京市的市花。
梅花山上的汪墓修建好之後與中山陵相對而望。
汪精衛生前一直以孫中山信徒和助手自居,與蔣介石兩人為爭孫中山先生正統繼承人這個名分鬥了很多年。
在修建汪精衛墓時為了表明其孫中山正統繼承人的身份,汪偽政府的官員們特意讓工匠仿中山陵設計了汪精衛的墓。
汪精衛的墓地規模宏大,採用了與中山陵相仿的圓形鋼混結構。
墓地建成之後,汪偽政府於1944 年11月23日為汪精衛舉行了“安葬大典”,且葬禮成了甲級戰犯們的聚集地!並且還在梅花山東側建造了一座汪精衛祭堂。
雖然後面因為日本戰敗,偽政府倒臺,汪精衛墓的後續工程被迫停工。
但就截至日本侵略者投降時,已完工的汪精衛陵主體部分已經是建得相當的宏偉了。
中國曆來都有死者為大的說法,所以汪偽政府的官員們認為:蔣介石無論有多恨汪精衛,也都會有所忌憚,不太可能會損毀汪精衛的陵墓。只要汪精衛的陵墓在一天,那麼“汪偽政府”的這段歷史,就有可能被後世的漢奸學者翻案。
可是這幫人和汪精衛絕對想不到,蔣介石並不吃這一套。
不但讓何應欽對汪精衛挖墳掘墓,最後還讓汪精衛挫骨揚灰。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第一時間平汪墳
抗戰勝利之後,蔣介石便著手準備遷都回南京的事宜。
在準備遷都之前,蔣介石令當時身在南京何應欽來接手平毀汪墓這一秘密任務。
1946 年 1 月15 日,何應欽在接到蔣介石的“密令”後,立刻在南京陸軍總部會議廳召集緊急會議。
當時參會的人有南京市市長馬超俊、陸軍總參蕭毅肅、南京憲兵司令張鎮、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第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等人。
會上,何應欽對與會的官員說道:“委員長不久就要還都,可汪精衛的墳墓,居然葬在梅花山……還和孫總理的陵墓並列在一起,太不成樣兒。你們詳細研究一下,怎樣個遷法,必須妥慎處理。”
眾所周知何應欽老奸巨猾,傳達完蔣介石的密令之後便不再蹚這場“挖墳掘墓”的渾水,剩下的事宜全由與會的官員們自行商榷。
這樣將來何應欽也好將這件事與自己撇乾淨。
何應欽走後,蕭毅肅最先發言,他補充說道:“總司令已經接到重慶指示,這個問題關係到國內和國際的視聽,限我們在十天以內處置好。”
然而,與會的人也都不想趟這趟渾水,但是迫於軍令的壓力,與會的人還是儘可能地去執行蔣介石的密令。
會後決定由邱維達的第七十四軍派工兵部隊,在馬崇六的指揮下平毀汪墓。
這期間由南京憲兵司令部負責內外警戒的任務。
經過邱維達與馬崇六的商議,考慮到汪精衛的墓是結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定下方案是採取爆破作業。
經上報何應欽批准之後,邱維達與馬崇六於1946 年1月21日深夜零時開始了對於汪墓的爆破。
南京城警報作響,汪精衛陵寢平毀
1946 年 1 月 21 日晚,工兵將150 公斤左右的德制TNT一捆一捆地放入爆破點內。
隨後,南京憲兵司令張鎮民手下全城拉響警報以作聲音掩護。
當時的南京市民在聽到防空警報之後要麼是躲進了防空洞,要麼是緊閉門戶。
在嘈雜的警報聲中,工兵推下了爆破的電控閘刀。
在警報聲的掩護下,轟的一聲汪墓外層的鋼筋混凝土全部被炸成了碎片。
再一聲,汪墓的主墓室也被炸開。
此時,南京城內的警報停止,市民們幾乎沒有注意到先前的兩聲巨響。
完成爆破作業之後,幾位工兵便在主墓室內看見了汪精衛的棺槨,那口楠木棺材。
在接到授意後,這幾位工兵用撬棍將汪精衛的棺槨撬開。
棺槨被開啟之後,眾人見到汪精衛的遺體身著汪偽政府文官禮服、頭戴禮帽、腰佩大綬,覆蓋著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偽政府國旗。
當時的目擊者後來稱:當時在見到汪精衛遺體時,發現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色斑點,可能是中毒了,但是汪精衛的屍身應該是做過防腐處理的,絲毫沒有腐壞的跡象。
汪精衛最後的心願——“魂兮歸來”
開啟汪精衛的棺槨之後,馬崇六便上前檢視棺內物品,為汪精衛“驗明正身”。
馬崇六用手在汪精衛的遺體上摸索了半天,在汪精衛的馬褂口袋裡發現一張白紙條,大約 3 寸長,上面是汪精衛夫人陳璧君用毛筆寫的“魂兮歸來”四個字。
“魂兮歸來”這四個字出自屈原的《大招》,原是楚辭裡面用作祭祀懷王之詞。
有思君之魂回故鄉的意思,同時也是屈原懷念一代明君的一首詩作。
陳璧君寫這四個字的意思除了是希望汪精衛能夠魂歸故鄉,可能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對汪精衛的無恥頌揚了!
“驗明正身”完畢之後,邱維達便命令手下李東陽把裝有汪精衛遺體的棺槨抬上卡車,連夜運到清涼山火葬場處理。
並叫李東陽守著汪精衛的棺槨,一直要看到將汪精衛的棺槨遺體處理了再回來覆命。
馬崇六、李東陽一眾人將汪精衛的遺體連同棺槨送到了清涼山火葬場之後,便將裝有汪精衛遺體的棺木推入焚屍爐,而骨灰最後也被隨便丟棄在了路邊的一個水坑中。
於是就這樣,汪精衛的墓地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汪墓被平之後,在原先主墓室的位置建了一座小亭子,取名“觀梅軒”,匾額還是由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題名。
從此梅花山汪精衛墓變成了一處風景宜人的遊玩場所,再無一點昔日的痕跡。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正式搬遷到南京。不久之後蔣介石還遊玩了一次梅花山。
顯然,在與汪精衛的權力鬥爭中,蔣介石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但蔣介石萬萬沒想到的是,在趕走汪精衛之後,蔣介石自己同樣也沒有資格被安葬在中山先生陵寢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