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為了加強染織生產的管理,工部設立了文思院、織染所,內府監局設立了內織染局、針工局、巾帽局、尚衣監等管理機構,分工非常細,各種染織品分別儲存在各種國庫裡備用,工部的叫廣盈庫,貯絲、紗、羅、錦、綢、絹等,戶部的叫承運庫,貯緞匹等,所以當時的絲織品,被稱為“庫錦”或“庫緞”。
明清時期,長江三角洲幾乎成為唯一的絲綢產地,清代的三大官營織造局江寧(現南京)、蘇州、杭州,均在這一地區,史稱“江南三織造”,三局各有織機700臺,並大量委派民間織機加織,由於所織制的產品上貢皇宮,織物更注重裝飾華美效果,大量採用妝花手段,如妝花羅、妝花紗、妝花綾、妝花絨,尤以妝花緞最為流行。
折枝玫瑰花金寶地妝花緞
清
自元以來,織物加金盛行,明清也不例外,此款即為織金織物,底用捻金線和黃絲線織成,故名“金寶地”;玫瑰花則以妝花工藝製作,紋樣是清代流行的“折枝花”。明代妝花織物紋樣多以單獨的花頭、葉和禽鳥組合,然後呈上、下、左、右四方連續,“折枝花”則是清代常見的紋樣,枝、葉、花依植物原生長態勢組合,像剛從花樹上折下的模樣,故名“折枝花”。
妝花是明、清兩代盛行的絲織品種,妝花原本指用各色彩緯在織機上挖織起花,後來引申為所有在地緯之外另加彩妝或加金而成的重緯多彩紋織物,此種工藝應用到不同質地上,又衍生出眾多名目,如妝花緞、妝花綢、妝花羅、妝花布等。
石青緞繡雲雁紋補子
清
長37釐米,寬37釐米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補子是區分官員等級的標誌,其紋飾和形制承襲明代,據《大清會典圖》載,清代文、武、官補子作正方形,長寬在30釐米上下,主紋文官飾飛禽,武官飾走獸,底紋多為雲紋、如意雲紋。
此款系清代四品文官補,補面滿繡四方連續雲紋,左上角盤針繡一輪紅日,平金繡銀雁飛翔穿雲向日,既象徵“忠於君王”,又寓意“指日高升”,雲紋以深藍、淺藍、月白三色線繡,色階過渡自然不著痕跡,雲雁繡工更精美異常,雁兩翅下絨羽與尾羽一線一縷,纖毫不亂,整隻雲雁順紋樣走線運針,以針代筆,設色協調,繡工精湛,文雅中見秀麗。清代織繡品風格由明代的豪放濃重趨於清秀淡雅,工細程度超過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