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明·嘉靖
出土地點:1973年陝西省綏德縣清墓出土
收藏單位:陝西曆史博物館
通高23釐米,長15.9釐米,寬12.8釐米。鼎身長方形,平沿方唇,口沿兩側豎雙耳,下有四圓柱形足。鼎腹四角及每面正中均有一道扉稜,扉稜兩側繪饕餮紋,通身紋飾華麗。腹底有青花字款。
五彩,是在已燒成的瓷器釉面上再次彩繪圖案,以770℃—800℃的低溫二次燒成,屬釉上彩。五彩的主要呈色劑是銅、鐵、錳等金屬鹽類,基本色調以紅、黃、綠、藍、紫為主。五彩是景德鎮窯在宋、元時期釉上加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明宣德時已有五彩,成化時五彩多以紅、綠、黃及奼紫為主。弘治時五彩有紅、綠、赭、黑、孔雀綠等色,色調淡雅。正德時以紅、黃、綠色為主,有的器物紅、綠色濃重。嘉靖、萬曆時期,五彩瓷盛極一時,色澤純正,絢爛陸離,以紅濃綠豔取勝,有的加飾釉下青花,也稱作青花五彩。這一時期的民窯也有五彩,而且燒造水平很高,接近官窯器。
此器出土於清代馬如龍夫婦合葬墓中,馬如龍生前曾任戶部江西司員外、江西巡撫等職,卒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歸葬陝西綏德故里。這件五彩方鼎製作規整,造型優美,紋飾佈局嚴謹,線條流暢自如,色調對比鮮明,顯得凝重而華麗,是明代景德鎮窯少見的珍品。瓷鼎當時是達官顯貴所使用的高檔陳設瓷。這件方鼎無疑是馬如龍夫婦生前享用,死後陪葬於墓中的珍愛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