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曾有對獨山玉鐲,留傳中碎了一隻,僅剩的這隻傳到媳婦兒手上,她愛不釋手。某次意外,玉鐲碎成三段。想必這鐲子亦有靈性,不願獨存,媳婦兒將之裝好埋在院中無花果樹下。惋惜之餘,我們決定再入手一隻,自此在尋玉之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幾年功夫,幾乎逛遍鄭州玉器市場,足跡遍佈中原,金水,管城和東區。媳婦兒的心思逐漸沉迷在翡翠上,一旦沉迷,便難自拔。看得多了,便忍不住常出手。有一次,在某商場櫃檯看見一隻春帶彩高冰翡翠鐲子,媳婦再也挪不開腳步,最終以四位數的低價將其拿下。回到家中,媳婦兒卻開始皺起了眉頭。顧名思義,紅、黃為“翡”,綠為“翠”,兼有黃和綠兩色的鐲子卻很稀少,更何況這隻鐲子“水頭”還不錯。疑心之際,我們將這隻鐲子送到了玉石鑑定中心,紅外光譜分析結果正如心中所慮,果然是翡翠B貨。
經此一事,媳婦便開始鑽研翡翠知識,從各種渠道學習翡翠品鑑,時間久了,競自學成半個專家,講起翡翠鑑賞頭頭是道,對合理價位也是心中有數。我打趣身為教師的她:“你可以在學校開一門玉石鑑賞選修課了。”懂得越多,心也越大。對於專櫃的虛高價格也不再盲從,眼光亦是放得更遠。如今,我們不再於專櫃間流連往返,目光投向了南陽,四會和騰衝。甚至有一次,從不關心時政的媳婦兒竟跟我討論起緬甸局勢不穩,我詫異地睜大眼睛。她淡淡地說:“這會影響翡翠的開採和價格!”
翡翠豔麗鮮亮,以綠為貴,再兼有通透質感,價格更是不菲。諸如冰種,糯種,更是珍貴。幾年來,家中也陸續購得幾件翡翠飾品,有糯冰飄綠手鐲、晴水翡翠戒面等。尤其是那翡翠戒指,價效比極高,先以低價淘得冰晴水蛋面,再尋得合適戒託,鑲嵌之後戴在媳婦兒手指上,翠色慾滴,又兼具寶石質感,光彩照人。
品色好的翡翠,終歸是奢侈品,縱使心有所愛,奈何囊中羞澀而無力入手。幾年來也只是看看過過眼癮。研究翡翠之餘,目光也逐漸投向了和田玉。深入進去,才發現和田玉的世界更加炫彩斑斕,同時也深深愛上了和田玉。
漢人有佩玉傳統,玉石文化源遠流長,古文中的玉也多指和田玉。《鄭風》曰“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佩玉不只是女子的專利,古之君子更有以玉修身養德的習慣,《衛風》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禮記》有云“君子無故 ,玉不去身”,這代表了玉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相比於翡翠的質硬色豔,和田玉則溫潤細膩,更符合漢人謙遜仁厚的性格。
遇見,是一場怦然心動的邂逅。媳婦兒的和田玉之路始於一隻碧玉手鐲,入手的代價是我們倆節衣縮食了兩個月,然而在這條路上似乎看不到終點。從最初便宜低端的原石,到現在稍能拿出手的黃沁成品,媳婦兒和田玉品鑑知識也逐漸豐富。談起“灑金皮籽料”、“山流水”、“煙青青海料”與“黑皮俄料”,話匣子開啟一晚上也說不完。不知從何時起,我從最初的見證者,變成了愛好者。從不配飾的我也開始玉不離身。籽料青花手串,碧玉戒指成為了隨身之物。這些小件雖談不上名貴,卻也十分喜愛。
和田玉美,尤其是色如羊脂、細膩油潤的羊脂白玉,堪稱瑰寶,其價格更是高不可攀。愛玉之人,當選擇適合自己併力所能及的玉石,用心“養”之,打磨自己的品性,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應做到隨“玉”而安,從容淡定。
《禮記》中,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去年冬天,恰逢小兒子出生,為他取名“潤澤”,寄託了父親的期望。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希望兒子長大後溫和親切,品格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