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3年開始,陝西渭北農村出現了“採摘樂”,採摘樂顧名思義就是為大眾提供採摘樂趣的農產品(果蔬)基地,大眾可以與農產品零距離地去接觸,在採摘的過程中既能讓大眾體驗農產品的採摘過程又能讓農戶實現增收,之後幾年時間內,草莓採摘園、櫻桃採摘園、大荔冬棗採摘園等應運而生,可謂紅極一時,而近兩年開始,如此的“採摘樂”在陝西渭北農村卻逐漸被大眾所冷落。
紅極一時的農村“採摘樂”,為何逐漸被大眾冷落?
農村“採摘樂”的出現,一是滿足了大眾對農產品的新鮮感,二是可以為大眾提供與農產品親密接觸的機會,三是讓大眾能夠品嚐到新鮮且更高質量的農產品,可以說“採摘樂”的出現是與現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掛鉤的,但僅僅過了數年,“採摘樂”就從火爆到冷清,這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不偏不倚,我生活在農村,對於農村“採摘樂”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都曾親身見證和經歷,我認為農村“採摘樂”之所以“跌下神壇”,主要存在這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農產品採摘體驗收費高,大眾進行採摘的頻次少。
提及農村“採摘樂”,很多人普遍反映收費較高的問題,比如去草莓採摘園進行採摘,市場價25元左右一斤的草莓,親自採摘的話價格在40~60元之間,收費明顯過高。
很多人即使對“採摘樂”有興趣或者為了滿足小孩的採摘心願去採摘,可都是採摘一次就不願再去採摘,採摘的頻次較少。對於“採摘樂”經營者而言,難以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說白了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穩定的消費群體,“採摘樂”的收益難以保障,畢竟農產品都是有時效性的,沒有穩定的客流量,農產品腐敗變質的事情是常有的事情,損失明顯高於收益。
有人覺得這是“採摘樂”的經營者太“黑心”,其實不然,要知道“採摘樂”開園後,大部分的顧客不僅會體驗採摘,還會邊採邊吃而且只挑好的吃,一些未成熟發育或者達不到精品質量的果子都被隨地丟棄,甚至會出現沒有采摘經驗的顧客亂闖亂撞造果子掉落一地的現象等。把這些折損算進去,農村“採摘樂”的經營者也覺得很委屈,收費高因為折損大,可顧客認為是“宰客殺生”。
第二個原因:農產品採摘樂趣為“引”,但缺少合理的配套休閒與娛樂設施。
農產品的採摘樂趣的確可以吸引到大量城市人的關注,因為趁著週末或節假日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城市家庭開始走出城市的“圍城”,想要去到可以“放鬆身心的世外桃源”,但農村“採摘樂”的弊端就在於缺少合理的配套休閒與娛樂設施。
試想一下,一個城市家庭趁著週末,驅車幾十公里去到農村鄉下體驗“採摘樂”,圖的並不是“水果批發”,而是行走在農村的愜意和舒適,但很多農村“採摘樂”的體驗卻讓人大失所望,因為除了固定的採摘園之外,周圍連吃飯和休息的地方都很難找,所以只能是完成採摘後匆忙踏上回城市的路程,全程就體驗到了“採摘”,可以說大好時光都浪費在奔波之中。
所以農村“採摘樂”並不能單一“求生存”,要結合當地農村的特色“鄉村旅遊文化”去打造一站式的舒適體驗,從實際生活的角度也能發現,一些和農家樂、民宿、鄉村客棧等相結合的農村“採摘樂”並沒有被大眾冷落,反倒是一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採摘樂”走到了生命的末期。
因此,農產品採摘樂趣應該是“引子”,但在缺少合理的配套休閒與娛樂設施的前提下,“引子”不能拎出來單打獨鬥,說白了就是“採摘樂”不足以支撐消費群體的市場需求,自然很難維持甚至逐漸被冷落。
結束語:農村“採摘樂”從紅極一時走到如今逐漸被大眾所冷落,一方面有消費負擔過重的實際問題(比如收費高甚至不合理),另一方面也存在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客觀現實(體驗單一,無一站式舒適體驗),所以這個問題或許從一開始就是“註定”的,前幾年的紅極一時不過是“新鮮感較強的市場體驗”所決定的,而如今的逐漸沒落才更值得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