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不僅是全球科學家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的研究平臺,也是鼓勵青少年熱愛航天、參與探索、追求科學的實踐平臺。網友面朝大海表示,制海權和制太空權:中國衰亡和復興的兩個轉折點。從1405年至1433年,在中國的明朝明成主朱棣時代,中國曾一度成為全球海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在這28年間,明朝先後7次派出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的當時全球範圍最強大的船隊,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航行。而當時在全球的海域內,沒有任何其它國家和地區有可以與明朝中國船隊相抗衡的海上力量,中國明朝擁有全球性佔絕對優勢的的海洋船舶製造,航海規模和航海技藝的優勢。實事上,當年明朝中國所擁有的海上優勢遠高於這之前和之後任何一個其它國家所達到過的海上優勢;既使今天以航母編隊為中心的美國海上力量在全球海域上的優勢,也沒有達到過當年明朝中國鄭和船隊所享有的那種壓倒性的優勢高度。在鄭和船隊的巨大的風帆之下,人類歷史曾短暫的一度轉向與後來的發展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明朝中國把握住了當時它所擁有的、人類歷史上僅有絕無的海上優勢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球擴張,隨後的世界歷史將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帶動了整個西方文明崛起的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將因為中國全球海權的存在而成為不可能,而隨後的歐洲大陸本土的發展和對美洲大陸的開發也將會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而在亞洲大陸上,由於西方在15世紀開始逐漸加強的海上力量而引發的中國在19世紀的大衰敗也將得到避免。實事上,如果明朝中國的海上力量發展能夠得到延續,那麼人類至今的歷史都要因此而重寫;不是西方文明,而是中國文明將主宰人類從15世紀開始的近現代歷史。網友錢塘潮表示,不用苛責前人,鄭和下西洋就是賠錢,當時目之所及,鄭和已經到了所有能去的地方,但是都是窮得一比,沒啥油水,可以做的貿易中國一直在做,這個跟阿波羅登月賠錢一樣,阿波羅登月只能撿回石頭,跟鄭和只能帶回來長頸鹿一樣,搞久了清流就會攻擊沒用,鄭和下西洋和阿波羅登月都是七次之後停了,這個裡面有必然規律,歐洲航海為什麼能堅持幾十年發現航線,那是因為他們知道東方有個富裕的中國,發現航線就能有巨大的貿易利潤,這個跟鄭和完全不同,結果西方不僅打通了貿易路線,還發現了美洲金銀礦,隨後金銀跟中國貿易,就發了大財。今天中國航天一樣,我們知道外星有大量黃金和未知的東西,都是寶貝,我們也要去外星找金礦或者類似於我們以前貝殼那樣東西,回來當貨幣,我們就能發大財了,如果沒有利潤是支援不了多久的。美國年年nasa都在提醒鄭和悲劇,其實就是怕錯過新航天時代。網友艾一表示,中國地大物博,出去發現沒多少收穫,我們什麼都有,外面的只會向中國索取,明初我們人口也不多沒有向外發展的動力。西方成功是因為都是些小國家發展受阻,所以到外面可以找到機遇。如果是明末也許就是不一樣的景象了。網友燕然山表示,我國空間站未來幾年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唯一在太空執行的空間站,據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航天機構等都在積極展開合作,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訓練的影片。對此我當然非常支援。然,除此之外,我強烈建議中國空間站考慮適時、優先與亞洲航天機構合作,與亞洲國家展開合作。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傳統西方航天強國不同,我國所處的亞洲鄰國中,航天事業普遍處於早期階段,很多國家從來就沒有奢望過可以有航天員到太空去。中國空間站的成功執行,對他們來說唯有仰望,是短期不可企及的高點。民心可用,我們要藉助自己的技術優勢,積極邀請東南亞各國政府派出航天員入駐中國空間站,讓他們國家歷史上第一位航天員進入的空間站是中國空間站。航天事業不僅僅是科技探索更具有重大的政治影響。我們可以採用友強扶弱,非對稱的合作伙伴選擇策略。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寮國、緬甸、蒙古、朝鮮,都是我們可以積極合作的物件。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成本問題,但對這些鄰國而言,一個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可能是舉國圍觀、全民沸騰、人人傳誦的盛舉。一個航天員上天的宣傳效果,比我們開100個孔子學院都要來得更好、更快。如此更能體現我國睦鄰友好、幫扶鄰國的傳統,也必然會東南亞各國民眾心中種下中國友好的種子,強化了我們是亞洲之光、黃種人希望、區域大國的印象。相信此舉可以高性價比、有力地樹立起我們積極的區域形象、促進民心相通,契合當前大國博弈背景下“有所作為”的時代潮流。
sponsored links
神舟十三號飛船瞄準16日0時23分發射引熱議
分類: 遊戲
時間: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