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各地的菜市場,各類蔬菜的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在北京海淀的某社群超市,菠菜15.9元/斤,茼蒿12.58元/斤,真是堪比肉價。
有市民甚至曬出圖來,以前做菜是菜多肉少,現在做菜基本就是肉了,青菜都成了點綴。
菜比肉貴
根據農業農村部行情價格監測報告(10月15-22日),19種蔬菜(大白菜、西紅柿、黃瓜、青椒、油菜、菠菜、洋白菜等)平均價格為4.87元/公斤,比前一週上升11.6%,同比上升27.4%。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的價格環比漲幅較大,幅度分別為26.9%、20.3%、17.5%、16.8%和16.7%。
根據一畝田天機農業大資料顯示,各類蔬菜品類的採購熱度同樣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單從採購商平臺聯絡數量來看,10.17-10.23日周,大蔥同比上漲 128% 、白菜同比上漲 134% 、甘藍同比上漲 45% 、蘿蔔同比上漲 50% 、鮮辣椒同比上漲 22%。
資料顯示,河北、山東等主要產區的採購熱度均呈現較高的增長。以白菜品類為例,各個產區日均20%以上的採購熱度增長局面已經持續了近1個月。
為什麼蔬菜價格漲不停呢?
一畝田大資料研究員根據對各個品類產地及市場的行情變化的持續跟蹤,給出瞭解讀。
第一,季節輪候。10月這一段時間本身就是蔬菜產地季節輪候的時節,北方蔬菜逐漸從旺季變為淡季,南方的菜品還沒有跟上。每年都或多或少會出現這種暫時性的價格波動。平臺上南部蔬菜大省,如雲南、廣東、貴州等地也大都會在11月份才能逐漸上市。
第二,降水因素。今年北方的一些主產區,山東、河南、河北等都多少經歷了過多降雨的影響,對作物的產量、採收、物流運輸等都產生了一定影響。今年一畝田河南暴雨救災行動期間,就幫助過不少地裡幾乎絕收的菜農。
第三,流通格局。放眼全國整體的蔬菜流通看,這種價格的波動也是正常現象。很多蔬菜都是產地全國分散種植、銷售半徑也很長,呈現出大生產、大流通的現狀,這麼龐大的流通網路下,從天氣變化、物流條件等大氣候到區域性的市場到貨量、採購量等的變化,都會出現價格的波動。
因此,建議對這種價格波動,還是平常心。本輪價格波動其實也只是涉及少量蔬菜品類。
種植戶掙到錢了嗎?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行情好,種植戶卻掙不到錢。本輪行情也不例外。總體而言,即使價格有提升,但是產量也出現減少,農戶的總體收益還是沒太多變化。
另外,市場和產地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也讓這種價格變化並沒有直接從消費端傳導至產地,讓菜農受益。
像白菜品類,北京新發地價格穩定在1元左右,還呈現上漲趨勢,有新發地的採購商反饋,北方個別產地價格仍然出現過0.1-0.2元左右的價格。這一方面是因為產地資訊的滯後,對外界的價格和供需關係等資訊缺乏敏感,另一方面也是種植戶的銷售渠道單一,只能“坐等靠”,等著別人上門來收。
“銷售方式傳統、資訊不對稱、渠道單一仍然是很多地區農產品賣難、農戶增收難的重要原因,即使面對上漲行情仍然難以增收。”一畝田研究員介紹。
“希望產地種植戶能充分利用一畝田這樣的電商平臺,多瞭解外部的採購商需求和價格資訊變化,可以對自己的經營有很強的指導。另一方面,種植戶也可以選擇直接從產地發往批發市場,直接按照市場售價銷售,這方面一畝田遍佈全國幾十個城市的批發市場代賣渠道可以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