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手機失去所有訊號,你能堅持多久?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網際網路幾乎已經貫穿了人類的全部生活,尤其是在電子資訊化高度發展的國家。其中又以中國為甚,網際網路溝通、資訊查詢、電子支付、網路授課等,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已經到了無法離開網際網路的地步。
一般情況下,社會方面不會發生網路大規模中斷的事情,但要是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影響到網路安全,那麼我們也只能被動承受。
根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的研究觀點,他提到強烈的太陽磁暴不僅會影響到人造衛星和地面電網,還將使國際網際網路陷入癱瘓當中,由此引發了關於網際網路安全建設的相關問題。
太陽磁暴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可以儘量控制和調節人為因素在各方面的具體作用,但卻而不能控制自然因素對地球的各項影響。而在太陽系中,太陽既給了地球誕生和發展生命的機會,同時其某些活動也對地球上的所有物質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影響。
根據人類的觀察研究和事件總結,我們發現幾乎每隔11年的時間,太陽就會進入活躍期,產生較為強烈的太陽活動,比如太陽風、黑子、耀斑等,從而對地球上的各種狀況產生深遠影響。
當太陽磁暴產生時,其表面的閃焰爆發次數也會增加,爆發產生的輻射會大量的充斥在宇宙空間當中,X射線、紫外線和見光以及高能量質子和電子束等在太空中肆意散發,帶電粒子流會形成一種帶電粒子衝向地球,影響地球上正常的磁場活動,將短波通訊打亂,干擾電磁訊號。
地球上的磁場被打亂,很有可能使高壓線受到衝擊,受到超高壓造成電力中斷,對航空事業的影響也不可避免。
而人類目前的網際網路裝置對於太陽活動引起的磁暴現象並沒有採取什麼有效的防護性措施,要是遇到較強的太陽磁暴,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大約只有提前13小時左右可以觀測到,卻無法阻止其活動的產生和帶來的影響,網際網路就相當於面臨了一場“末日”。
網際網路“末日”?
用“末日”一次其實有點誇張,但如果網際網路真的面臨癱瘓,其影響並不是只在網路而已。
拿以往的例子來說,在1859年,人類曾經遇到了強度最大的太陽磁暴,該次太陽活動直接導致了歐美地區剛剛發展起來的電報通訊訊號中斷,甚至在夏威夷等多個低緯度地區都能看見極光。在1989年,一場太陽磁暴也引起了加拿大電網的癱瘓,直接停電了近9個小時。
而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世界各國都漸漸被網際網路覆蓋,甚至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發生較為嚴重的太陽磁暴現象,那麼可想而知,地球上面臨的影像會有多大。
停電、斷網是最直接影像表現,隨之帶來的需要依靠電力或者網路才能進行的部分工程將被迫停工、GPS失效、航天工程收限等,帶來的經濟損失將無法估量,同時還有可能引發航空安全。
而根據德國的天文學家薩穆埃爾·海因裡希·施瓦貝的研究,太陽活動是有周期性的,大約每11年就會進入一個活躍興奮期,而太陽活動人類根本沒有辦法可以避免。因此,有專家表示人類應該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將一些電子資訊裝置,轉移到磁場影響較小的低緯度地區或者採用有線電路等。
雖然太陽磁暴對地球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們也不用太過杞人憂天,因為面對太陽活動的影響,地球也有一套自己形成的天然防護機制,那就是大氣層。完整的大氣層會自動攔截宇宙空間中大部分有害的輻射射線,將其危害隔離在外,過濾部分風險。
宇宙活動
前不久,地球上剛剛經歷過一次太陽磁暴,但其影響遠遠沒有達到前文中所說的那樣,也沒有大規模的停電或者斷網,只是引起了部分地區磁場混亂,讓一些低緯度地區出現極光,比如紐約、加拿大和英國等。
宇宙中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一些變化,每天都有天體之間發生撞擊,超新星爆炸形成的中子星也在無時無刻地釋放能量,發出持續的電子波。
這卻也讓人類因此觀測到宇宙訊號,利用其作為解決地球磁場不足、無法指導航天方向的問題,成為宇宙導航,發展宇宙事業。
自然活動影響
人類對宇宙的研究更加深入,可以大氣變化對天氣進行觀測和預告,也可以藉助一些航空裝置觀測到宇宙中發生的變化,在某些事情上還可以實現“從無到有”,比如工業製造和人工降雨。但即便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依舊無法改變某些自然現象的出現,比如天氣變化、火山、地震和太陽活動等。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當人類社會越是發達,所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可能也會越是嚴重,因為人口的密集和設施的普遍鋪設,一些經濟損失在自然災害活動的影響下無可避免。但是也正是因為科技的發展,人類才可以提前觀測到自然變化,做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以此減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