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將遭遇什麼事情,但我們可以控制在遭遇事情的時候,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我們無法去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改變心態,來改變自己。
好心態的標誌就是:少一點奢望,少一分計較,少一些抱怨。
無論你是什麼命,無論你是什麼運,擁有好的心態,你將是人生中最大的贏家。
煩惱多,是因為奢望太多
在網上看到一則寓言: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就要揹負一個重重的殼?”
媽媽回答:“因為我們沒有骨骼的支援,所以只能爬行,就需要這個殼來進行自我保護。”
小蝸牛又問:“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它就沒有殼呢?”
媽媽回答說:“因為毛蟲姐姐以後會破繭成蝶,天空就會保護它。”
小蝸牛更不解:“那麼蚯蚓哥哥沒有骨頭,也無法破繭成碟,為什麼也不用背重重的殼?”
蝸牛媽媽回答道:“因為蚯蚓哥哥會鑽土,大地會保護它。”
這時小蝸牛突然哭了起來:“原來我們這麼的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怎麼辦呢?”
蝸牛媽媽笑著安慰說:“殼就是我們最好的保護啊,傻孩子。所以,不靠天,不靠地,我們也能活得很好,不是嗎?”
莊子早就說過:“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
慾望,乃人之天性,這並不構成問題。
然而,一旦與“嗜”字相連,與“深”字相綴,慾望變成了奢望,也就成了萬惡之源。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
我們更應該少一點奢望,多一點知足,這樣才能活得快樂。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越懂得知足,就越能享受到當下的幸福快樂。
心態越好,人生的煩難也就越少,生活自然過得也就自如。
痛苦多,是因為計較太多
《桐城縣誌》記載了一個小故事:
在清康熙年間,桐城有戶姓張的人家正在修葺家裡的祖宅,過程中因宅基邊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爭執。
兩家大宅都是祖傳的產業,年代已久,誰佔領這三分地,本來就是一筆記不清楚的賬。
因為涉及祖業,兩家都不願意讓步。
張家家主張英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任禮部尚書。
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擺平鄰居。
張英讀完信函之後,只是大筆一揮,賦詩一首:
千里傳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以後,十分觸動,主動讓出三尺地。
吳家人也不好意思了,也讓出三尺地,這樣就形成了著名的六尺巷。
不斤斤計較,學會退步,學會寬容,是一種心態,更是處世的大智慧。
周國平說:“人生的許多痛苦,都源自於盲目較勁。”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當你學會用不計較的心態掌控心情,你將會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
心寬了,你會發現人生海洋裡處處是平靜。
不進步,是因為抱怨太多
馬雲在一次演講中,真誠告誡年輕人:“抱怨的時候,你正在失去機會。”
偉大的人物有什麼特質?
每位成功的人都擁有自己特殊的魅力,但他們普遍存在一個共性,就是樂觀從不抱怨。
孔子在魯國做官受排擠,周遊列國也不受待見。
他路過宋國的時候,被人砍倒在其下休息的大樹;
在陳國蔡國之間遇到圍困,七日沒有升火做飯;
在鄭國的城門口,被人譏笑“惶惶如喪家之犬”。
但孔子從不抱怨,他說:“不怨天,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自己的弟弟們:
“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牢騷太重的人,今後的路一定不好走。無緣無故而怨天,天也不會答應;無緣無故而尤人,人也不會服氣。感應之理,自然隨之。
愛抱怨的人,眼裡看到的全部是別人的問題,從不會在自身找原因,也就缺乏自省能力和進步的機會。
所以,停止無謂的抱怨,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自己上。
終究有一天,光明的燈塔,會照亮你前行的路,助你到達人生的彼岸。
保持好心態,福運自然來
周國平說:
“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
少一點奢望,多一點知足,讓你更好享受當下的幸福時光。
少一份計較,多一份寬容,讓你感受到詩和遠方的美好,一直都在身邊。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努力,其實成功的腳步聲,已經悄悄的緊跟在你身後。
擁有好的心態,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心態不好,就算能力再強,也是個生活的弱者。
人生,其實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
只要將心態擺正,勇敢面對,誠心接受,那麼,你會發現,其實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景色會更美。
無論你什麼命,無論你什麼運,相信,擁有好的心態,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