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對於中國人來說,懂的人自然都懂,一個曾經讓人歡欣又讓人無奈的南歐巴爾幹國家,老一輩人對它的記憶很深刻,一度被稱為歐洲的紅星和明燈,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點點星光了。
它的面積不是很大,但放到歐洲也還算是夠看了,比盧森堡大了十倍有餘,和比利時差不多,相當於5個上海,人口只有300萬左右,北部放牧,南部種地,人均GDP約是中國的一半,屬於沿地中海國家,風景秀麗,它的獨特性在於歐洲幾乎所有的信仰都在此共存。
阿爾巴尼亞的先祖很早就生活在巴爾幹的山脈中,古希臘人稱之為伊利里亞人,後來經過古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多種信仰在此落地生根,但奧斯曼人帶來的信仰佔據了主流,至今有此信仰的人數約160多萬,另外還有40多萬人信羅馬公教。
這個南歐小國人數不多,但是卻個性十足,上世紀在接受了鄰國的南斯拉夫人援助多年之後,由於各種原因轉投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豪氣得很,提供了無數的各種大型基建及重型裝置,後來因為某一次斯拉夫人的不及時提供援助,轉投華夏,熟悉的歷史記憶由此開啟。
還是因為華夏人某一次的不及時援助,阿爾巴尼亞人又轉投北美人,無限的迴圈,無奈的操作,在大量的援助下仍然一言難盡,以至於今天其他民族對其評價:去到阿爾巴尼亞旅遊時,在不具備專業施捨技能的情況下,就不要輕易對求援的路人進行援助。阿爾巴尼亞,就是這麼一個另類的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