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
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
重要考古發現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個省市,全長近3200公里,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組織在大運河沿線開展考古工作,先後在白浮泉、萬壽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橋、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等文化遺產取得了重要成果,遺產型別包括河道、閘、堤、橋、碼頭等運河水工遺存以及與大運河文化意義密切相關的城址、寺廟等。
10月5日起,北京文博推出四期關於《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的內容,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期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路縣故城的考古成果。
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
在東壩地區發現的3座清代中期大、中型合葬墓,確定為固倫和敬公主及其後裔園寢。其中固倫和敬公主與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合葬墓規模碩大,由墓道、擋券牆、罩門券、石門、門洞、棺床、金井和金券組成。此次發現是清代皇家園寢制度的典型代表和實物史證。
路縣故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其十分重要的工作。為確保副中心建設工程前期考古工作的順利進行,來自全國各地9傢俱有考古團體領隊資質的單位、總人員達2000餘人積極支援副中心建設。
2016年以來,城市副中心完成勘探近1000萬平方米,發掘16.56萬平方米。發現漢代城址一座(路縣故城),發掘戰國至明清時期墓葬7000餘座,另外還有窯址、灰坑、房址、水井、道路、寺廟基址等多處。
路縣故城是兩漢時期漁陽郡下屬的路(潞)縣的治所,即路(潞)城。這是通州區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古城。路縣故城在北京作為早期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軍事中心和交通中心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交通、經濟、軍事意義。透過考古勘探和發掘,明確了城址的基本結構和形制,基本明確了手工業區、冶鑄區、生活區、墓葬區等。
2017年1月9日,北京市市政府專題會議上要求將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工作納入首都歷史名城保護範疇,並與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統籌考慮,建設遺址公園和博物館,挖掘和豐富城市副中心歷史文化內涵。
近年來,完成了《路縣故城遺址保護規劃》、《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路縣故城遺址公園概念規劃及先行啟動區園林綠化設計方案》和《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水系(鏡河北段)工程設計方案》等規劃編制和方案設計,路縣故城遺址公園建設一期工程已完工,展示工程啟動建設。
下一期
北京文博將為大家介紹
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的考古成果
敬請關注!
資料來源: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