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一個角落,巴西的亞馬遜森林正在以每年149.6萬公頃的速度減少。曾經備受國土沙漠化困擾的中國在推出《綠色長城》計劃後加速推進植樹程序,按照今年8月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方的公告報道,中國自2021年至2025年要以每年3.6萬平方公里(360萬公頃)的速度推進植樹造林工作。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出具的《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顯示》,自2010年至2020年,中國的森林面積每年平均增加193.7萬公頃,每年增長的森林面積約等於比利時的國土面積。中國正在以非常猛烈的勢頭推進植樹造林工作,目前造林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一位,遠遠領先目前森林擴張規模位居第二位的澳大利亞(44.6萬公頃)。
日本木材需求減少,森林老化問題嚴重
日本森林的老化從日本政府9月初發布的對應氣候變化計劃的草案中可以看出,日本2030年度的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目標是3800萬噸,預計要比2019年度的4290萬噸減少10%以上,相比針對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的森林吸收量對比,法國和歐盟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增加,中國基本持平沒有變化,而日本則在呈現倒退趨勢,進一步說明森林功能的衰退。
日本也有過大力推進造林的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軍需物資緊缺,針對森林的採伐加劇,結果導致國土山林荒廢,泥石流災害頻發。在二戰戰敗後推動了森林造林的臨時舉措,以“讓荒蕪的國土披上綠色的盛裝”為口號,推進了首次全國植樹節活動。自1950年起,以杉樹為主要品種的植樹造林活動得以迅速開展。
杉樹在開始種植後不久,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順利增加,在樹齡11年-20年期間達到巔峰,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在樹齡超過50年以後,杉樹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會降至與開始種植時想同的水平,於是需要進行採伐,重新種植樹木。
上個50年中,日本由於木材進口的自由化,以及鋼筋混凝土的普及,日本國產木材的需求開始逐漸減少,日本森林大量遍佈樹齡超過50年的杉樹。但是日本目前緊缺採伐老樹的人手與資金,佔據日本國土面積約7成的森林面臨著森林老化的問題,這種未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情況算得上暴殄天物。
日本缺乏對森林基礎認知
日本BP綜合研究所在2020年11月-2021年1月期間,在日本、芬蘭、奧地利、義大利、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7個國家地區中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從對建築物和傢俱使用木材產生“良好”印象的比例來看,日本僅為58%,在7國中比例最低,與芬蘭(86%)和奧地利(84%)均存在較大額度差距。另外,日本僅有39%的人認同並有機會了解森林資源迴圈利用的環保意義,排在義大利(84%)和加拿大(67%)之後,依舊是7國中最低。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全球碳中和的目標成為日本政府的一個政治目標,這似乎可以有助於推進日本國內森林迴圈的進展。儘管東京奧運會場館的新國立競技場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國產木材。10月份,修訂後的木材利用促進法也開始實施,因木結構而受到關注的住宅樓和辦公室也跟潮增加,似乎日本本土的木材開始正常的週轉。
但是,需要大量時間耕耘,成長緩慢的森林原本就與立刻追求結果的商業和金融理念背道而馳。日本未來如何找到國內森林的一線生機,利用好現有的衰老森林資源,讓森林,讓國內木材企業再次“活”起來,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