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的駐華大使真說過,中國沒朋友嗎?而美國媒體又說,德國對華態度可能要改變了,未來我們能不能夠贏得一場,影響力的大規模戰爭?最近被美國提名,擔任下一任美國駐華大使,這個伯恩斯,最近說了幾句話,說的呢 在咱們解讀看來,有點狂。不過說這話背後的現象,還挺值得我們琢磨的。
根據新聞報道,伯恩斯這個人,是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參加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的時候,也就說白了 面試的時候嘛,就是讓你去中國當這個外交專案經理,你說說看吧,你有什麼優勢,到底怎麼幹。這個伯恩斯就說好辦,我看中國那事兒比較熟,如掌上觀紋一般,我們跟中國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氣候 打擊販毒等等等等。
然後參議院的議員就說沒問你這個,誰跟你說合作的事了,我們問你 你去了中國,怎麼跟中國對抗競爭,你對中國要是不強硬,我們憑什麼讓你去中國當大使。然後伯恩斯就回答這個問題吧,只能順著說,說這個新疆 西藏的事兒,我們可以繼續講,臺灣問題 我們必須堅持一箇中國,你要是不想讓中國大陸打臺灣,那麼一箇中國就必須做到位。後來還說了一句話,意思是說,中國有些短板美國可以利用,比如說中國外交,他認為不成熟,中國的表現 表達的方式,容易咄咄逼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逆反情緒,而美國的影響力大,可以召集很多朋友。所以中國這些個表達方式,中國的咄咄逼人吶,對美國反而是大好事,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在聯合國大會上,那個美國拉了幾十個國家抨擊中國,而中國身邊馬上站出來80多個國家,幫助中國反擊美國,所以說誰說中國沒有朋友?
但是我們有時候也真覺得,伯恩斯這樣的政治人物有時候也挺可憐的,以前一直公認他是對華的溫和派人物,結果到了國會,面對參議員們也要低眉順眼,順著參議員的話說,才能撈到一官半職。另外一個事兒,就是美國媒體最近在評估,說德國在歐洲,一直是比較平等對待中美兩國的,是歐洲面對中國影響力的一個大門。
而總理默克爾,雖然不是什麼事兒都順著中國的意思,但是她的公平態度,就讓中國政府非常欣賞,非常信任這個德國領導人,而默克爾離開政壇的時候,中國政府也是表示了,對默克爾的高度讚揚,甚至還談到了可以一起去吃麻辣燙。但是新總理上臺以後會怎麼樣,美國媒體就分析,德國新一屆政府裡邊兒,執政黨聯盟有三個黨,兩個黨的要求對中國更強硬,新總理雖然一直在德國國內,被認為是親華勢力,但是能不能夠對抗國內的反華輿論,這就是個問題了。
而德國國內,比如漢堡這樣的城市裡邊,很多商人態度是非常支援,希望加入一帶一路,但是加入一帶一路,國內民間這個右翼勢力,就會對這些企業進行壓制和打擊,而且這些支援中國的企業也說了,希望中國能夠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措施,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那麼幾件事綜合起來說明了什麼?中國在外交上並不是沒有朋友 可以很多。但是這一點不夠,有一個戰場 我們平時在輿論戰,媒體上基本沒有談到,有些人認為這事兒根本就不重要,其實這件事非常重要,就是針對別的國家,民間的影響力戰場,我們原來那麼多輿論戰,是發言人對發言人,政府對政府,雙方高層對著打擂臺。
但是我們跟其他很多國家,民間發展的關係嚴重的不足,而民間的關係好壞才,是我們制約其他國家政府,能不能夠隨意採取反華行動的有力工具,如果民間輿論這個陣地丟了,對我們也是極其不利的。我們這很多人,平時一說都知道要搞合縱連橫,要分化 瓦解對手。但是合縱連橫不是空洞口號,我們不能夠只停留在宏觀層面,沒有具體落實的辦法,也不能夠一邊喊著我們要合縱連橫,要分化瓦解對手,一方面還嚷嚷著美國 歐洲,沒有一個好人,沒有一句話能信,沒有一句話能聽。
其實這都不是合縱連橫該有的思路了,那麼我們說得合縱連橫,或者分化對手應該是無處不在的,對其他國家的民眾 民意 媒體,我們都要學會去分化,去甄別其態度,然後選擇合作的夥伴去團結,讓更多的人,不管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成為幫我們仗義直言的人,如果有人覺得這事兒根本不可能,對不起,那你就是對中國的文化毫無信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靠這些細微的工作,積累起來,改善我們所處的國際輿論環境,這很類似我們當年的農村包圍城市,剛開始可能會非常辛苦,但是你不做一定會輸,否則你光靠這個外交輿論場的,反對和口頭抗議,不可能讓對方放棄任何反華言論,這肯定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也是很艱鉅的挑戰,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迴避,必須要去做,我們衡量外交工作的成敗,唯一標準就是看,支援我們的國家,和一個國家裡邊支援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