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以為攪攪糖不攪幾下就不能吃,“攪”好像是一種魔法,攪了就會發生什麼質變。
天氣冷的時候,就想到要吃攪攪糖,倒不是不愛吃,除了甜還是甜,就是覺得好玩,應景:烤火的時候,圍在爐邊,想想放幾隻栗子上去,想想又放幾個小橘子上去,想想再抓幾顆米上去,試圖做爆米花,各種香味散發出來,瓜子也烘得香香脆脆,嗑了一堆又一堆。
拍拍瓜子皮站起來,以為結束啦?沒有,一會兒就拿了一個玻璃瓶的攪攪糖來了,順帶幾雙筷子,大人小孩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擠在小小的瓶口前,一手一隻筷子攪攪起一團來吃。
大人一般攪了就喂嘴裡,小孩就玩半天,爭取不滴到地上去,攪攪攪攪,攪攪攪攪,吃倒在其次,也不太會被說。烤火的時候,真是世界上最清閒的時候了。
那時候的攪攪糖是琥珀色的,原色。後來市面上有了五顏六色的攪攪糖,裝在水果凍盒大小的容器裡,充分給孩子嚼著碗,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果味,齁甜。手上桌上到處都是,粘沾沾,現在想起來都想洗手。
長大了雖然不怎麼攪攪了,去到某處有做薑糖的還會站定看一會兒,不沾自己手,看人家使力氣扯糖攪糖,很高興。
你攪過攪攪糖嗎?
(圖片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