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是貴州省省會城市,也是西南鐵路的交通中心,它取名於“貴山之南”,南為陽,因而叫做貴陽。貴陽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城市,這裡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向來是中國最出色的避暑城市之一,也是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
貴陽市區的旅遊景點很多,比較出名的就有青巖古鎮、黔靈山公園、甲秀樓和天河潭旅遊度假區等。在這些眾多的旅遊景點中,甲秀樓景區絕對是最方便且最有人文氣息的一個景點。
甲秀樓景區位於貴州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是以南明河上的一塊巨石(鰲磯)為基礎修建而成的。景區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浮玉橋和橋上的涵碧亭,甲秀樓和位於浮玉橋南端的翠微園建築群。甲秀樓目前已經開通公車站點,可以乘坐15、48、305路公交在甲秀樓站下。
下車之後順著遊人進入景區,可以看到一座四柱三門的宏偉石牌坊,這座石牌坊就是甲秀樓的“前門”。石牌坊上刻有“城南勝蹟”四個大字,再搭配上頂部中國古代特色建築的飛簷翹角頗顯壯觀。
穿過石牌坊,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雕欄玉砌的白色浮玉橋。浮玉橋全長90米,橫於南明河上,是貴陽市區最長的橋樑。據說浮玉橋上本來有9個孔,古稱“9眼照沙洲”,後來因為修建臨河的公路,不得不填埋了其中兩孔,現在是座7孔橋。
浮玉橋的上面,還有一座石亭,名曰“涵碧亭”。涵碧亭上有一副楹聯,上面書寫著“銀漢浮空星過水,玉虹抱雨雁橫秋,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裡行”裡面說的碧玉環指的就是南明河水匯成的涵碧潭。涵碧潭清澈的河水與橋上的石亭交相輝映,很好地詮釋了亭上的詩句,讓人有一種置身青蓮瓣中的感覺。
穿過涵碧亭,看到的就是這個景區的主角—甲秀樓。甲秀樓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是一座三層三簷四角攢尖頂閣樓式建築。風雨變幻,原先的甲秀樓早已千瘡百孔,需要大規模修葺。
現存的甲秀樓是宣統元年(1909年)修建而成的,到現在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一座見證城市發展變遷的“老貴陽”了。甲秀樓的甲秀來源於“科甲挺秀”,層層收進的尖頂也有獨佔鰲頭的意思。
從正面看,可以看到樓額的上面掛著“甲秀樓”三個大字的牌匾。據說,這塊牌匾是學者謝玉琴提筆所書,不過在貴陽的10年動亂中,這幾塊牌匾分別散失,後面經過多方尋找,也只找回了“秀”和“樓”兩字。後面的“甲”字是仿照古時候留下來的照片復原來的。甲秀樓共有三層,目前只開放底下的一層,裡面有甲秀樓的沙盤展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甲秀樓的後面,是以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翠微園。翠微園裡面的建築基本上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花牆、洞門、長廊、水榭、樓閣等十分具有江南特色的建築和擺設。節假日的時候,不少漢服愛好者都會穿著長裙來到翠微園拍攝。
此外,園內還時不時展出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例如有兩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和海百花化石等,形狀怪異引入遐想。園內綠樹成蔭,既有屋簷水榭可以觀看,又有各種民族工藝品可買,可玩性還是十分高的。
當然,如果要問甲秀樓什麼時候最好玩,最推薦的還是下午過來。傍晚的時候,夕陽西下,可以將甲秀樓和遠處的夕陽一起照進照片中。等到太陽完全下山後,環繞甲秀樓的華燈初上,夜間古樸的明清建築和周圍現代化的高樓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這種新舊文化的交替融合讓貴陽有一種城市人文的特質。
2006年,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在的甲秀樓即使貴陽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貴陽的標誌,一些馬路的護欄上都是甲秀樓的圖案。另外,甲秀樓雖然是3A級景區,但是是不收門票的,現場預約掃健康碼就可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