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是與人相處的高配。
因為聰明的人很多,靠譜的人卻難尋。
李嘉誠曾經說過:“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和靠譜的人共事,你會感到踏實和安心;
和不靠譜的人共事,你只會感到忐忑和不安。
怪不得有人說:“靠譜是一種稀缺品質,它往往自帶安全屬性。
與靠譜的人相處,不用猜疑、顧慮,不用提心吊膽。”
因為真正靠譜的人,做起事來: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縱橫華媒國際”現已推出 縱橫華媒 · 《在身邊》 欄目。如果大家對我們的欄目:縱橫華媒 · 《在身邊》感興趣的話,歡迎給我們評論私信投稿喲!
事不拖
現代人處事都有一個很相似的病症:“拖延症”。
就像那句名言所說的:“拖延等於死亡。”
之前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隻青蛙在路邊曬太陽,田裡的青蛙對它說:“快回到田裡來吧,路上車來車往的,多危險啊!”
路邊的青蛙曬得正舒服,便說:“急什麼,過一會回去也不遲。”
到了晚上,這隻青蛙還沒有回來。田裡的青蛙跑到路邊一看,才發現它不知什麼時候被車軋死了。
這隻青蛙身上有著我們太多人的影子。
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凡事都早十分鐘”,簡單地說就是將任何事的處理時間都提前十分鐘,
這樣你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來面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也就完美地避開了拖延。
所有一拖再拖的想法,漸漸地,就磨盡了人的銳氣,磨光了人的鬥志,
讓人一再退卻,失去了與人競爭的勇氣,積極向上的動力。
人人都渴望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只能靠著自律獲得,
當你管理好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拖延也就不再會是你的困擾了。
話不多
有句話說:“有時候,三言兩語便可敵長話連篇。”
一個人靠譜與否,不在說話多少,而在於看清時機,掌握說話的分寸。
有的人寥寥幾句,便能解決問題,而有些人滔滔不絕,卻適得其反。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過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次生產例會上,負責人對生產主管的工作提出質疑,負責人連珠炮似的發問,對生產主管的工作大加指責。
生產主管覺得很丟臉,便百般推諉,於是引得負責人更多的指責與呵斥。
負責人的喋喋不休,換來的卻是不久後生產主管的離職。
而據說這個主管在去了新公司之後,工作成績顯著。
第二件事,是另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在幾乎相同的狀況下,因懂得掌握說話的分寸,幾句話便贏得了眾人的信任。
馬佐尼女士是一家食品公司的市場專員,剛入職不久的她,被委以重任負責新產品的試銷活動。
不成想,試銷活動卻因她的一個嚴重失誤而失敗,而此時,她要立刻向全公司彙報結果,根本沒機會跟上司解釋。
馬佐尼後來說:“作報告時,我整個人害怕得直髮抖,我告訴自己不能哭,不能讓大家覺得我無法勝任該項工作。”
她在會上簡單的陳述經過,並坦誠會把調研重做一遍,以彌補自己之前的失誤。
說完之後,便忐忑地坐下,等待上司發飆。
可讓她想不到的是,上司既沒動怒,更沒有指責,而是鄭重地感謝了她的辛勤付出,
並說第一次新專案出錯難免,還在所有人面前表示,對她的能力充滿信心。
只是寥寥幾句,卻讓所有人都信服。
她說:“走出會議室的時候,我頭仰得高高的,暗自發誓再也不會辜負上司的信任。”
曾看過一句話:“所謂高人,三言兩語,便能解決一件複雜的事,點滴之間,便能溫暖觸動他人。”
真正靠譜的人,言語往來,字字璣珠,不動聲色的周全,頃刻間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真正靠譜的人,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人緣好、值得深交的人。
人不作
不作,就是要把握好“度”。
在為人處世中,事事斷然不可冒進直擊,當拿捏有度。
縱觀歷史,不乏才華橫溢者因“作”而遭貶謫,丟命。
比如《水滸傳》裡面:牛二面對楊志,喊你來砍我啊!結果是一刀斃命!
或許,有時一味地直與進,看似一種忠貞、一種激昂,
但如能審時度勢,掂量片刻,就會發現,某些場合下,與其相對的軟與退也不失為另一番智慧。
韓信的胯下之辱,蘇武的茹毛飲血,是在掂量完小辱與大節後的以退為進;
東方朔的機智幽默,春秋晏子的巧言詼諧,是在掂量完直言與婉言後的迂迴才能,
而魏徵的剛毅納諫,狄仁傑的清廉直抒,則是在掂量完君心與民意後的激進慷慨。
無論是以退為進、迂迴婉轉還是激進慷慨,用對時,則為良方,
用錯時,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則著實需要用者親自掂量才可拿捏得當。
不把事做絕,不把話說滿,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才能在深陷迷霧之中時,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刻。
願我們都能做個智者,豁達又通透,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縱橫華媒國際”現已推出 縱橫華媒 · 《在身邊》 欄目。如果大家對我們的欄目:縱橫華媒 · 《在身邊》感興趣的話,歡迎給我們評論私信投稿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