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是個很大的家庭,兄弟姐妹眾多,身邊的朋友知道情況後都會大呼“你們小時候一定過得很辛苦吧”。我每次都會回答:“不會,回想起小時候全是開心的事。”
被問多了之後,有一次我好奇地問我媽:“養孩子成本那麼大,你和我爸是靠什麼把我們幾個拉扯大的?”
我媽當時跟我說:“只要家裡每個人身體健健康康的,不管有錢沒錢,一家子總能活下去。”
是啊,健康就像一個家的地基,沒有它,一切都是空談。
當醫生的哥哥經常帶著家人一起養生,我們幾個常笑話他,明明才30多歲,卻過著60歲的生活。
他跟我們說,保重身體,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整個家。
因為職業的原因,他見多了因為疾病而分崩離析的家庭:
孩子病了,夫妻倆花盡積蓄,每天以淚洗面;丈夫病了,弱妻幼子束手無策,一個家搖搖欲墜;妻子病了,一個大男人拉扯著孩子,連熱飯都吃不上一口,誰見誰可憐;老人病了,全家人愁雲密佈,甚至爭鬧不休……
平常,家裡每個成員都在為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積蓄努力,但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明白,身外之物換不來健康,而沒有健康,一個家有再多的身外之物,也不會幸福。
2
很多家庭的客廳上都掛著“家和萬事興”的牌匾。
家和為何致萬事興?
因為一家人不吵鬧,團結一致,和和氣氣,不在家庭矛盾上耗費時間,這樣,家庭成員才有幸福感,投入事業就有更多的精力和動力;多溝通,多交流,避免走上歪門邪道。
而要做到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一點:少責備,多團結。
聽過一個故事:有兩家比鄰而住,一家經常吵架,另一家卻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日子越過越好。有一天,經常吵架的那一家去鄰居家請教保持家庭和諧的秘訣。
鄰居告訴他們:“我們家不吵架,是因為我們家壞人多。”
原來在鄰居家,不管誰做錯了什麼事,導致了什麼問題,家庭成員都不會互相責備,而是誠懇地檢討自己,說如果自己做得再好一點,就不會出現失誤。然後再合力去解決問題。
有一句話說:責備之話一出口,就有了對錯之分,將兩個人瞬間拉到對立面,愛的感覺便會消失。
很多時候,責備一說出了口,就意味著傷害,只會讓犯錯者更難受,或者激起對方的攻擊欲從而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總之對解決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和睦的家庭在平常可能跟千萬家庭一樣,一日三餐,雞毛蒜皮,但一旦遇上困難,每位家庭成員都知道:一家人,就該擰成一股繩。
團結就像一個家的屋頂,有了它,再大的風雨也能挺過去。
3
有人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界限感。
所謂的界限感,就是要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行的。該點頭的時候點頭,該拒絕的時候拒絕。
愛孩子可以,但適當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不剝奪他成長的機會;
監督伴侶可以,但不能一味壓制,要學會傾聽、接納、尊重對方的意見;
孝敬父母可以,但不能為了成全“孝子“的虛名打腫臉充胖子,讓妻小為自己的面子買單;
幫襯親戚可以,但救急不救窮,自己不努力把日子過好,誰幫都沒用。幫他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
茫茫宇宙,能進一家門成為一家人肯定是有某種特殊的緣分,這種緣分不是過分索取的資本,而應該是互相珍惜的理由。
家庭裡的每個個體做好自己的事兒,少干涉別人事兒,幫別人時留點底線,求別人時留點臉面。
界限感就像一個家的牆壁,能讓家人在各自不越界的情況下相處,讓彼此感受到得體舒適的和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