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人與人之間避免了債務糾紛,就會避免百分之八十的苦惱和矛盾衝突。
看了西瓜影片上某媒體報道的關於潘校長和趙晴天的故事,讓我頗多感慨。
在這裡談一下我的觀後感。
眾多自媒體就他們二人婚姻解體,因孩子與房子的糾紛問題,釋出了眾多的評論。
故事梗概我就在這兒不重複,那一個個標題,取得很有戲劇性,很能刺激人的好奇心。
在此列舉兩個:
1.“江浙富商攜300萬迎娶小12歲的嬌妻,時隔十年後,被妻子趕出家門;”
2.“校長攜300萬網戀奔現,10年後被掃地出門,妻子:他簽了婚前協議”
我常常想:不幸的家庭都是有問題的人組成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夫妻二人絕對是善於化解問題的聰明人。
破裂的婚姻,避免不了可笑而傷人的爭吵。
我起先看到這個題目,就知道是男方經濟出現問題,而女方是感情出現危機。
富商肯定破產欠債,導致並不穩固的家庭衝突爆發。
不然,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妻子,怎麼也不會把丈夫掃地出門,也是忍無可忍了。
果不出所料,看完影片,我就明白了。
機構媒體和自媒體的態度明顯向著女方,把批判的矛頭對準這個前校長。
據他自己說,搞了三十幾年的教育,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並且是一直在教育的領域工作了三十幾年,何以讓人覺得這個搞教育的前校長很不靠譜。
影片裡的他,在鏡頭裡,像個孩子一樣,委屈地哭起來了,表現出無助無奈,他的迷茫脆弱讓人感覺是惹笑話,丟臉面。
讓人看了想起一句話,魯迅曾經說過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針對的是類似阿Q這樣的愚昧無知的底層人。
而潘隆是一個教書育人的還具有行政長官的職銜,說明他能賺幾百萬,是個能幹人,既有知識,又有能力,怎麼能把他和阿Q相提並論呢?
他跟前妻離婚,是有兒有女的長輩,人到中年還發生網戀,有三百萬給自己現有的兒女積累一點家底,為他們的前途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不好嗎?!
偏偏人愛作,不作不死,一作就糟糕。
有責任感的父親,一定會為現有的已經成年的兒女多想一想。
還攜款三百萬和一個素不相識的比自己小12歲的女人談婚論嫁,這就很不靠譜,離婚以後還說女方是愛上他的錢,而不是愛上他的人,他網站相親不也是貪戀女色嗎?!難道是真的為了所謂的愛情。
誰都難以相信他們有真正的愛情基礎,他的大兒子說,起先就很不看好他們倆人的網戀,他大概也是瞞著自己的子女,跟趙晴天結婚和生女,生下小女兒後,他的大兒子和其他家人才知道。
這個人很自負,聽不進家人的意見
自以為是奔著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去的。
誰知事與願違,人生多變故。
明知道自己身體有病,提前退休,自己有兒有女,還要去搞一次婚戀,婚後又生一個小女兒,他能擔起責任嗎?
自己種下的惡果自己嚐到苦澀。
一方面是債務,一方面是女兒,對於潘隆來說,只剩下一套房產能變現。
女兒還小,他負債累累,已經不能承擔日後女兒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他又首先提出與趙晴天離婚,女方除了替女兒守住這套房,她根本不能指望潘隆還能管她女兒今後的生活。
據趙晴天透露,過去十年,潘隆總共只給了她們母女五萬塊錢生活費。
也就是一年五千塊錢的日常開支,顯然是不夠的。
說明男方對妻子不是很大方,那麼他當初攜帶三百萬,丟擲買房子的五十多萬元,還有兩百多萬,還是他自己掌握,也不曾給趙晴天擁有。
不能理解他怎麼說做男人很豪爽?
事實上,潘隆在他們婚後是很吝嗇的,除了一次性付了五十萬買了這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還是他自己的名義買的,並不是以女方的名義買的,並且說這套房等他百年之後留給女兒。
潘隆說自己豪爽,趙晴天說他小氣。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趙晴天可能本想找個依靠,真正想有個家,年紀大點,知道心疼人,比較成熟,沒成想,除了得了一個女兒,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而且這個所謂搞了幾十年教育的人在女兒上課的時候打電話,還經常騷擾女兒的老師。
我想,這樣一個老男人的形象,說實在的,有點反常。
我常想,凡是知識階層的人,面相呈現的是睿智莊重優雅。
我們看那些民國時期的教育家,像梅貽琦、朱自清、聞一多、陶行知、沈從文,真是舉不勝舉。
感覺有文化人的風骨。
而這個某職高的前校長,既有知識,有錢,退休應該有保障的,何以被妻子一家逼迫的竟然像一個沒有文化的老農民,流落街頭。
即便明事理的老農也有精明機智的一面。
那麼他曾經的雄風,在這樣一場家庭解體的風波中蕩然無存。
他後悔哭訴自己遭遇網戀“拜金女”的欺騙和傷害,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求助媒體,顯然是這個校長的主張,尋求幫助,但根據媒體釋出的影片和跟帖人的態度,都沒有同情他的,反而覺得他是沒有責任心的,他的大兒子還勸她,房子就留給小妹妹。
他的三百萬是他自己投資失敗損失了的,也不是跟趙晴天結婚以後,被妻子花銷掉的。
大家覺得這個房子還是不能被他賣掉,賣掉他還完債,剩下不多,誰知道他還會不會管這個跟媽媽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兒,再說他的身體不好。
自然也無能力養家,到最後還得靠他的兒女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