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志願軍15軍45師134團8連7班班長柴雲振,在抗美援朝戰場的樸達峰阻擊戰中孤膽衝鋒、殲敵百餘人,端掉敵軍營部。和平時期,他帶著24處傷疤回鄉務農33載,赫赫戰功鮮為人知。戰爭歲月,他浴血戰場,不畏生死;和平年代,他解甲歸田,默默耕耘。以他為代表的英雄們,人雖已逝,但精神永存。
是什麼讓英雄們能夠做到“事了扶衣去,深藏功與名”,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心中那一份對國家,對人民深深的責任感。隱名埋名的33年,柴雲振帶領村民們硬挖硬砌,修成了灌溉堰塘;出資出力幫村裡建成了一條“老英雄路”,成為人大代表後,提出了關乎民生的提案200多份……一心為民,建設家鄉成為他畢生的追求。無論是在戰場上一人擊斃百餘敵,還是在家鄉帶領群眾謀發展,他的心中想到的永遠不是自己,惦念的永遠是人民。這就是一種責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責任。鮮提戎馬歲月,不忘為民初心,正是這份責任讓英雄能夠選擇迴歸平凡的生活,堅守為國為民的使命。
責任,來至於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熱愛。“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這句口號本身就包含著一種對家國無限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奮不顧身;由於熱愛,才會捨生忘死。所以,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獲得者孫景坤,即使受傷,仍義無反顧的三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一級國旗勳章獲得者王佔山堅守4天4夜,打退敵人進攻38次,斃敵400餘名。這種熱愛,讓這些“最可愛的人”在物質條件和武器裝備極為落後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有著昂揚的鬥志和堅韌的戰鬥意志。這種熱愛,讓我們的軍隊可以面對強敵敢於抗爭,面對困難敢於克服,面對挑戰敢於應對。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時代發揚”。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英雄們的身影,慢慢遠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長存。傳承英雄的精神,就是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現在我們面臨的考驗也是前所未有的,從晶片製造到國家安全,從意識形態到經濟發展,不見硝煙,戰鬥依舊。我們唯有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匯聚為國為民,勇往向前的民族精神,才能再一次的創造“上甘嶺”的輝煌,“樸達峰”的奇蹟。
賡續英雄血脈,續寫英雄篇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新徵程中弘揚英雄精神,傳承英雄優秀品質。激揚戰鬥的精神,永葆為民的責任,堅定奮鬥的意志,用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和熱愛,在建設國家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稿源:荊楚網
作者:鎮冰(荊州松滋)